老马识途历史故事20字-老马识途历史故事20字概括 2025-02-19 13:16:22 0 0 老马识途的典故是什么? “老马识途”是一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位名叫管仲的齐国宰相和老马之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和管仲带领军队攻打楚国,但是在途中迷路了。军队在荒野中徘徊多日,士气低落。在这种情况下,管仲提出了一个建议:找到一只老马,让它带领队伍走出困境。 管仲的解释是,老马认识道路,因为它们曾经多次往返于这条道路。于是,齐桓公同意试一试。他们找到一只当地的老马,解开缰绳让它自由行走。老马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带领军队走出了荒野,回到了正确的路线上。最终,齐桓公的军队成功抵达楚国并取得了胜利。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有经验、熟悉情况的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给出正确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同时也说明了经验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使用“老马识途”来赞美那些在行业或领域中经验丰富、能够带领团队解决问题的人。 老马识途的故事? 《管子》也有这段记载,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孤竹国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那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 挨到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把军队带出了迷谷。 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老人能带领年轻的新人工作。 老马识途是来源于哪个朝代的故事?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后来山戎败退到孤竹过境内,齐军深入,最终灭了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的出处、典故、意思?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典故: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因为持续时间长,大军归来时景物变化,在树林里迷路了。管仲思索良久后对齐桓公提议,让老马走在前方为军队带路。老马果然没有让人失望,顺着一个方向行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意思: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