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中的历史故事,国际博物馆中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国际博物馆中的历史故事,国际博物馆中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没有陕西自然博物馆的历史故事的。这是因为,陕西自然物馆是陕西唯一的大型博物馆,它座落于长安南路,陕西电视塔北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陕建八公司承建,并于九十年代中期开馆展出。

临沂博物馆主要记载了哪些历史故事?

临沂市博物馆是近几年新建的,在山东省的地级市中,可能是展览环境最好的(有些没去过,但去过的几处均是老是老展馆,空间狭小,室内条件有限)。因此,临沂市博物馆全面展示了从史前到明、清的临沂地区历史 文化,很值得一年。

巍巍沂蒙山,绵绵八百里。贯穿沂蒙面北的沂河、沭河流域是史前古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之一,1981年在沂源县(原属临沂、现属淄博地区)土门镇骑子鞍山发现了猿人头盖骨化石,揭开了山东历史的序墓,把临沂地区乃至整个山东地区的人类历史前推了几十万年。百余 处旧石器、细石器遗址和地点的发现,再现了临沂远古文化的基本特征。临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系列完整(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众多为主要特点,以黑陶、蛋壳陶的制用为手工业水平代表。河东大范庄遗址铜渣、费县防城龙山城址的发现,说明华夏文明的曙光已经率先在蒙山沂水间闪耀。

临汾博物馆镇馆之宝历史故事?

西周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该鸟尊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省博物院从建院之初,就将晋侯鸟尊作为博物院的标志物。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yí]”,铭文中“向”一字,做“享”解,意为“贡献”。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可证其为宗庙礼器,这件鸟尊的主人是唐叔虞之子晋侯燮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晋侯鸟尊的器物形象是一个凤鸟,周人对凤鸟的崇敬和喜爱还有一个凤鸣岐山的典故。相传周武王在伐纣的征途中路径岐山,此时山上有金凤鸣叫,人们认为这是天降祥瑞,是周武王的文才武德招致而来的祥兆,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氛围之下伐纣大业最终成功,于是更加深了人们对凤鸟的图腾崇拜之情。

尊作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双腿粗壮,爪尖略蜷。凤尾下设一象首,惜象鼻残缺,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为了尊重历史,修复的象鼻上并没有设计纹饰。

鸟尊是一件酒器,鸟颈与中空的腹腔相通,锋锐的弯喙成为自动开合的流口,当倾斜鸟身往外倒酒时上唇会自动开启。复位后,口即闭合,可防尘、防虫,十分巧妙。鸟尾下的小巧的虎形支脚,可使鸟尊盛满酒时平衡稳定。鸟尊造型和谐,纹饰华美,铸造精巧,浑然一体。即便是分铸的器盖上的纹饰也与整器的装饰图案连接的天衣无缝,连鸟足掌上的蹼也制作得生动逼真,能将冰冷的青铜掌控到如此地步,让人不得不赞叹其工艺之精湛。

从器型的构造比例等特点来看,在形体制作上未能兼顾总体造型的匀称,以及凤鸟造型特点,从此上说,其时间当西周稍早时期。根据其出土于M114墓葬中来看,则该尊年代可确定当在西周中期偏早。

20世纪90年代在天马——曲村遗址中发现了举世震惊的“晋侯墓地”,并出土了一大批铸有晋侯名号的青铜器,考古学家排列出了从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起直到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晋文侯共九代晋侯的清晰世序,澄清了晋国始封地的问题,弥补了晋国早期编年和史实的阙疑和空白,晋侯墓地考古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