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同学讲一个历史故事,适合给学生讲的历史故事

十分钟历史小故事

历史小故事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

讲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历史故事有:桃园三结义、烽火戏诸侯、纸上谈兵、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草船借箭、望梅止渴、三顾茅庐、梅妻鹤子、背水一战、程门立雪。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还有温酒斩华雄、远交近攻、高山流水、萧何月下追韩信、退避三舍、指鹿为马、霸王别姬、图穷匕见、秦王灭六国、屈原沉江、李斯谏逐客、信陵君救赵、背水一战、一鸣惊人、朝秦暮楚、大义灭亲、破天荒、王侯将相。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给同学讲一个历史故事,适合给学生讲的历史故事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

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4.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9.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10.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齐愍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梅州学宫的历史红色故事

高举革命旗帜

红四军挺进梅州

初春时节,细雨蒙蒙。穿过熙熙攘攘的梅城江北老街,更能感受其中的梅州历史记忆。作为梅州文脉的见证,梅州学宫始建于北宋年间,曾几经损毁、重修、扩建、改建。至清末,孔庙建筑计有大成殿、明伦堂、魁星楼、崇圣祠、棂星门、仪门、戟门、东西庑、泮池等,可谓蔚为大观。

距离梅州学宫不远处的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里,江文秀翻阅着史料,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他所翻阅的史料篇章题为《红四军挺进梅州》,那是一段发生在1929年的革命历史,其中一个重要地点便是梅州学宫。

“红四军挺进梅州,是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当时扩大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的贯彻,对当时广东东江地区、特别是粤东梅州地区土地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江文秀介绍说,1929年1月,由于革命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红军第四军(亦称朱毛红军)下井冈山,相继向赣南、闽西和粤东北梅州地区进军,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局面。而这一举措,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根据史料记载,为了迎接红四军入粤,东江、梅州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应工作,从组织、军事、政治、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调整部署,足以证明对红四军入粤的重视与欢迎。

时至今日,仍能在江北老街看见些许当年的革命标语印记。对于居住在梅城的老一辈,或多或少听说过这段历史。“我小时候,就听我爸爸经常讲起红四军攻占梅城的革命故事。”时常到梅州学宫散步的李叔如是说。

红四军进军梅州,并不是长驱直入,亦不是大部队统一进军的。1929年10月19日,根据中央指示,由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率领3个纵队6000余人,从闽西上杭、武平出发挺进东江。当天,前锋一纵队在林彪率领下抵达梅县松源,在五里桥附近与敌军一个营发生遭遇战,敌军一触即溃。20日,朱德率2000多人从石下坝到松源。21日至22日,二纵队也集结在松源。22日,陈毅和罗欣然等也来到松源。

10月24日晨,红四军抵达蕉岭县城。“红四军从松源出发时制定的计划,是打下蕉岭后经平远进入兴宁、五华,然后到达东江赤色区域。”江文秀翻阅着史料介绍,在蕉岭当天,红四军即侦探得知梅城没有正规部队,只有本县警卫队守城,于是临时改变原计划,转而进攻梅城。

10月25日晨,红四军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分两路从蕉岭出发向梅城挺进。下午,红四军大部队挺进梅县石扇、杨文,4时左右进抵大浪口。随即直捣北门祖庙,抢占了金山顶,控制全城。驻守梅城的敌军,听到红四军进城后不击而溃,逃离梅城。

傍晚,红四军已全部进入梅城,攻占粤东重镇——梅城。当即成立东江革命委员会,颁布署名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陈魁亚、朱子干、陈海云7人为主席团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第177号〉》。

10月25日晚,朱德召集梅县党团负责人会议,指示4项任务。26日晨,梅县县委书记廖白(祝华)偕副书记黄耀寰(日彬)、干部陈任之与赤卫队二三十人,以及东江革命委员会机关进驻梅城孔庙明伦堂。

“红军进城后,立即张贴布告,维持城市秩序,并与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江文秀说,由于红军的政治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做得好,梅城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