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催泪的真实故事,史上最催泪的真实故事50字 2025-02-20 19:03:08 0 0 历史上有哪些很感人的真实故事? 个人所知不多,略微提供几个. 1、屈原投江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2、苏武牧羊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3、 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4、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5、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6、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催人泪下的十大真实事件? 隐形的翅膀--刘炜 其实,我以前在星光大道上听过刘伟爷爷的故事。听说他今年又登上了维也纳的蓝厅。真是佩服他,这个坚强的孩子。他没有右臂,但他忍受了巨大的困难。他用左脚练习吉他。他每晚练习七八个小时。他头晕背痛,脚抽筋,脚趾起水泡。我看到他努力工作,鼻子酸酸的。多么艰难,我真的无法想象。他曾说过,“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死得快,要么活得精彩。”他选择了前者,活得很精彩。当主持人对他说:“命运对你很残忍。”时,他笑着说:“没关系。”他用长笛倾诉了他的过去和他的艰辛。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 当命运的钢索无情地绑住他的右臂,当别人的目光哀叹生命的愤慨时,他依然倔强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右脚在键盘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个变幻的曲调正是他努力腾飞的轨迹。 公务员本色--杨善洲 荒山是绿的,头发是白的,他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老人精神饱满,对未来充满着一颗心。廉洁奉公,自上任;奉献到最后三天。 60年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孝女之家--孟佩杰 其实她是最佩服的,这个只比我大几岁的美丽妈妈,命运对她太残忍,却以微笑回报世界。五岁那年,父亲出车祸身亡,母亲将她托付给别人收养,不久便病逝。在她的新家庭里,她仍然过不了幸福的生活,不得不照顾病重的生母。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为生母穿好衣服,刷牙,洗澡,换尿布,吃午饭,然后一路小跑去学校。中午回去,给亲生妈妈做饭做饭,抹药按摩,换床单……晚上,家务活多了。在职的继母睡着后,她就坐在外面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他还带着儿子上大学,从不说苦。当大家都对他竖起大拇指时,他平静地说:“我只是做了每个妈妈都会做的事情。” 贫困中的她勤奋、乐观、活泼,用青春的朝气驱走各种不幸;艰辛中,她无怨无悔,坚守贫困,让传统孝道充满每一个细节。四千多天虽然辛苦,但笑容依旧灿烂如花。 还有研究中国核武器的伟大科学家朱亚光,带着3岁儿子到高原教书的胡忠和谢晓军,还有唯一还在工作的医生吴梦超90岁高龄的放疗台前,用他微薄的积蓄。为贫困儿童捐赠阿里木,为正义而战,为理想奋勇前进的张平义,拼命接 奥运会历史上最感人故事? 获得女子击剑金牌的美国运动员马瑞尔·扎古尼斯 在奥运会开始前5个月,马瑞尔在奥运选拔中落选了。可是她没有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在比赛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才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后过关斩将,为美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击剑冠军。格林斯潘:此前很少有人关注击剑运动员。在奥运会官方电影里,这也是第一次讲击剑运动员的故事。我选择她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在明知机会很渺茫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努力,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奥运冠军。在选择故事上,我认为别人觉得没有意思或者没有用的故事,对我来说却是很宝贵的,因为我从中发现了人性的美好。 历史上有哪些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 1、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 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2、萤囊映雪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告诉我一些历史上著名又比较感人的关于离别的故事? 1、风萧萧兮易水寒,满座衣冠似雪——荆柯刺秦王,易水送别。 2、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洒春风鬓角垂——昭君出塞。 3、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和相流——杨妃之死。 4、最是仓皇辞庙时,教坊犹奏别离歌——南唐后主亡国。 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十二道金牌召岳飞。 6、多情自古伤别离——柳永词。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