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00字

一、中国历史经典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故事有烽火戏诸侯、卧薪尝胆、焚书坑儒、三顾茅庐、杯酒释兵权等。

这些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这些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00字

一、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

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二、指鹿为马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三、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四、背水一战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

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五、负荆请罪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

聂政。

他是战国时期的人。因为杀了人,带着母亲和姐姐逃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勉强度日。若无意外,应该会平淡地了此一生。

韩国大夫严仲子与国相侠累有仇,两人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严仲子害怕被杀,于是出逃,四处寻找可以为自己刺杀侠累的人。

终于,他在齐国听说有一个叫聂政的屠夫,勇武过人,便主动上门为聂政的母亲祝寿。席间,严仲子又奉上黄金百镒,聂政拒绝了严仲子的好意,也看出了他有事相求,严仲子便和盘托出。但是聂政没有帮严仲子的忙,他的理由是母亲尚在,不可以再做这样凶险的事。事情虽然没有谈成,严仲子还是想把礼金留下,当然,聂政依旧是拒绝了。

过了很多年,聂政的母亲去世了,于是他决定去帮严仲子。

太史公记载聂政的想法是:严仲子身居高位,却愿意屈尊来结交我这样的市井之徒,还认定我是个有能力,信得过的人,愿意用百金为我的母亲祝寿,说明他虽不曾认识我,但却真正地了解我。

见面之后,聂政说明来意,严仲子告诉他,仇人就是韩相侠累,还问他需要多少帮手。聂政却说,人多容易暴露,一旦暴露,韩国上上下下都会恨严仲子,得不偿失。

于是,精彩的部分来了。

聂政孤身一人来到韩国,而韩相侠累坐在堂上,身边站满了护卫。

史书记载了四个字:聂政直入。

结果是侠累当场毙命,聂政手刃数十人。

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但真正让这个人成为英雄的是下面这个举动。

聂政用剑划烂了自己的脸,挖出了双眼,剖开了肚皮。聂政死了。

我想那些还活着的侍卫一定都吓傻了。这个人前一秒如天神下凡一般冲进屋内,杀死了侠累,下一秒又用如此残忍的方式自杀了。他是想好的,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背景,他不想给严仲子惹来仇恨,更不想连累远在齐国,已嫁作人妇的姐姐。

故事还没完。

国相死了,韩国举国震惊,悬赏千金,要知道聂政的身份。聂政被暴尸街头,但却没有任何人认得出这具面目全非的尸体。

远在齐国的聂政的姐姐聂嫈听说了这个消息,认为这具尸体可能是自己的弟弟。

于是她放弃一切,来到韩国,见到了弟弟的尸体。周围的人问她,这个人是整个韩国的仇人,你怎么还敢来认尸?聂嫈却大喊,这是聂政,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划烂自己的脸,是怕连累我,我又怎么能怕死,不站出来让他的名声流传下去?

聂嫈成功了,聂政这个名字跨越了两千多年,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但是聂嫈也因为悲痛过度,死在了聂政的身旁。

聂政划烂自己的脸,聂嫈大喊着弟弟的名字,姐弟俩何其相像,都是为了对方,都没打算回去。

难以想象,那位在齐国逝去的老母亲,得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女性,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一双儿女。

易中天先生说过,春秋战国就是中华民族的青春期。我深以为然。

以聂政、聂嫈为代表的战国人,经常做出一些让我们匪夷所思的举动。我想,这就是文明发展的初期,那种简单而强烈的价值观吧。就像是一个少年,血气方刚,行事莽撞,却有着自己不移的信念。

我们今天当然不必做得这么决绝,但是在科技飞速发展,思想文化却没跟上的时候,回顾一下那颗赤子之心,一定不是坏事。

什么是赤子之心?大概就是简单的逻辑,却坚决地贯彻。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

而聂政、聂嫈,大概就是中国人小时候吧。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