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人物张骞的演讲稿?
张骞的历史故事演讲稿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那就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芜湖红色历史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回顾和纪念芜湖的光辉历史。红色历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骄傲,也是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英勇的篇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发扬红色精神,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谢谢大家。
介绍李白演讲稿?
尊敬的[演讲对象]: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意境奇妙,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深受后人喜爱。
李白生于武则天时期,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逾弱冠之年仗剑出蜀,过不惑之年官举翰林。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李白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生、爱情、自然、历史等各个方面。他的作品中既有豪迈奔放的长篇叙事诗,如《将进酒》、《行路难》等,也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和婉约细腻的爱情诗。
“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些名句激励着无数人奋发向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除了诗歌,李白的人生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一生坎坷,但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李白的诗歌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传播。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李白的诗歌,感受他的诗歌魅力,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