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二故事-历史高二故事大全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有连接吗?

有连接,但初中历史只是一个概括,比较浅,涉及的都是古代到现代的一些重大事件,中考时也只考书上能找的的答案,基本都是概念;而高中历史比较详细,分解得比较深,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有两本选修,当然如果不学文科的就只要学三本书,高中历史试卷的题比较活,一般书上没有,上课时,老师会补充书上所没有的东西,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一个显然的不同点就是框架问题,初中所学可以不那么熟悉框架,高中历史的框架就比较重要,也比较难

高中学习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作为历史师范生毕业的我,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咨询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同学,我们一致认为高中生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和学习。下面谈谈我浅薄的看法:

第一:熟读教材和练习册

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服务于高考,不管是谁,都应该打好基础。教材,是一个高中生掌握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最直接的材料。高中的历史学习,已经不是初中的单纯记忆了,它的本质是培养我们基本的历史思辨思维。所以,不仅要对肯本的基本事实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更要从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线索,试着分析历史事件产生背后的原因、性质、意义、影响。熟读教材的同时,配合学校定的练习册,对知识进行巩固。做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我们分析历史的过程。这一步做得好,考个七十来分不是难事。

第二:阅读一些有趣的历史书籍

上了高中会发现,背熟课本并不能考高分,所以我们需要一些课外阅读进行补充。课外阅读的一个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维度。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读一些通史类的史书,以培养自己的大局观,也就是司马迁说的“通古今之变”。世界史可以看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这本书以全球史的角度阐释了人类历史是怎样从孤立、碎片的交往走向全球化的,视角独特,堪称“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仔细阅读品味,能在不自觉中培养自己的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中国史可以看看吕思勉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这本书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练、通俗易懂、信息增量大。

当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读一些断代史的书,李开元的《秦始皇的秘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孔飞力的《叫魂》都是不错且有趣的选择。

第三:阅读正史

学有余力,又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功底后,可以读二十四史了。但是二十四史听起来简单,看起来吓人,古今中外能读完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们不必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看一看就很好了。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特别值得看,也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高中生能把其中一两部啃完,文言文功底一定很好了,语文考试不在话下,对历史的认知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祝君成功。

初中历史没学好对高中历史有影响吗?

肯定有的

第一,兴趣至上——对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第二,方法为主

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