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历史故事(东周的历史故事(50字))

一、西周历史故事

1.西周有什么历史故事

1、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2、宠幸褒姒

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非常宠爱。后来,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褒姒生下儿子姬伯服后,周幽王对她更加宠爱。

最终周幽王竟然废黜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后来周幽王立她为王后,故称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申后所生,即周平王),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因周幽王太过宠幸褒姒,认为祸患已经形成,谁也无法改变,西周必会灭亡。最终西周果然灭亡。

3、昭穆嬉游

昭穆嬉游的昭穆指的是周朝时期的两位君主,周昭王和周穆王二人。这二人喜欢游山玩水,到全国各地去游玩,传说周穆王曾经还到了昆仑山西王母国,受到西王母的隆重接待。由于这两人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导致周朝国力衰落。

4、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道路以目、厉王奔彘,是公元前841年(一说公元前842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这里的“国人”在此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

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

5、昭王南征

昭王南征,指的是周朝时期,周昭王对楚或荆发动的战争。见于文献记载,并得到青铜器铭文的验证。

西周早期,在江汉地区的虎方和荆楚始于周人分庭抗礼,公元前980年,(昭王十六年),周天子一怒之下,率领大军,涉黄河,渡汉水,跨过长江南征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打击了楚国的东进势头。

昭王十九年下半年,昭王再次南征伐楚,但由于轻敌等原因,周昭王在战争中溺死,周国核心武力“六师”也全军覆没。战后,周王室失去对汉江地区的控制,继位的周穆王吸取教训,将国防的重心转向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周

2.西周时期的历史小故事300字

褒姒的故事褒姒,西周周幽王王后,著名烽火戏诸侯女主角.褒姒,周幽王的宠妃,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夏朝末年,帝桀在位时,有一天有两条龙在院子里,说:“我们是褒国的先君.”夏桀赶紧让太史占卜,法师说要霸龙的唾液收藏起来,保存龙的精气.后来,夏桀就把唾液装在了匣子里,一代又一代的传到了周朝.历经数代,都把这个匣子视为禁忌,没有人敢打开.转眼间,800多年过去了,到了周厉王即位.有一天,他闲着没事,就让宫女的匣子打开.从匣子里钻出了一条虫子,这条虫子钻进了宫女的肚子里.这个宫女肚子莫名大了起来,周厉王责怪他没有丈夫而怀孕,把她关进了禁宫,一关就是40年,而这个宫女的肚子也大了四十年,到了周宣王即位的时候,宫女才产下一个女婴.因为周宣王怀疑这个宫女妖言惑众,所以把孩子扔进了河里,一对逃难的夫妻捡到了这个小女婴,很开心,边收养了他.后来这对夫妇一路逃到褒国,给孩子取名褒姒.姓姒是追溯到夏朝褒国二君化龙吐涎,夏朝国姓为姒;取名为褒是为了纪念她在褒国保住了性命.(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参考书籍《中国皇后全传》,。

3.夏商西周历史故事(5个)

1、夏:时日曷丧,予汝偕亡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任天子,接班的时候,夏王朝已经山河日下,快不行了。

但夏桀不甘心沉沦下去,打算重振辉煌,即位后马上拿山东滕县地区的“有施国”开刀。当时,很多诸侯已经不再服从夏王族的领导地位,开始面离心叛。

其中有施国从前对夏桀挑鼻子竖眼,正好被夏桀抓为现行。为了杀一儆百,夏桀亲自坐上战车,调集了上万军队集结在有施国几百米长的小城之外,耀武扬威。

有施国在大兵压境面前失去勇气,下城请罪,表示愿意臣服纳贡。夏桀不许投降,一定要灭掉他的封国,杀鸡儆猴,给各家诸侯做个样子。

有施氏急了,只好选了一个美女“妹喜”进献给夏桀。夏桀立刻魂魄全无,于是再也不说灭有施氏了,急不可待罢兵回朝。

夏桀收了妹喜,放了有施国,不但没有重建在诸侯中的声威,反倒令诸侯更小看了他。妹喜被接到夏都巩义,看见夏桀的王宫已是多年陈旧。

夏桀赶紧下令在附近的洛阳地区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很漂亮的新宫殿,修得很高,从地面往上看,有将要倾倒的感觉,所以取名倾宫。在倾宫里又用美玉、石头砌出琼室、瑶台。

修好了以后,夏桀就挽着妹喜跑来浪漫。当时***规定,一人发五十亩地,十分之一粮食上交王族。

但是夏桀不理睬这个标准,敛收无度,宫里粮食多得吃不了,就把它们都酿成美酒。夏桀挖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巨大的酒池装酒,酒池里面能够行船,乐师和歌女站在船上,鼓手安置在岸边。

酿这一大池子的酒,剩下的酒糟堆积成丘,连绵十里,从丘顶可以远望七里。一通鼓响,有三千人从殿外嘻嘻哈哈奔跑而入,你强我夺,蹲在池旁争地方,象牛饮水一样趴在池沿猛吸起来。

好多人喝醉了以至于掉入酒池淹死。乐师和歌女则给大伙伴奏以靡靡之音。

在一旁欣赏着这出闹剧的妹喜嘻嘻而笑,引为乐事。大臣“关龙逄”,看见夏桀这番胡闹,实在忍不住了,就手捧着黄图,上边绘制着祖先们的丰功伟绩,包括大禹治水的图像,跑来给夏桀看。

关龙逄说:“希望您看了以后,能效法先王,善待民众,停止胡作非为。象大禹一样节俭衣食、爱惜民力,才能得天下诸侯的拥戴,久享国运。

若是继续挥霍无度,任意杀人,亡国功日子就不远了。”夏桀听不进去,说:“我是太阳,我居天下之上,永远存在。

我这太阳灭了,天下就没了,人们谁敢反我?”“您知道吗,人们一听见您的太阳学说就头疼,天天指着太阳咒骂:‘时日曷丧,予汝偕亡’——说您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都盼着呐,宁可我们也不活了,愿意与您同归于尽!”夏桀大怒,下令将黄图焚毁,对关龙逄说:“你最好少干预我的事,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关龙逄还是喋喋不休,站在朝堂上轰也不走,夏桀只好请他住进监狱。

关龙逄在监狱里还是闹哄,寻死觅活,不依不饶。夏桀被他气坏了,只好将他斩首了事,然后警告朝臣们说:“今后有再象关龙逄这样的人来散布妖言,祸乱人心,一律杀头。”

于是言路断塞,贤臣绝迹。 2、商:盘庚迁殷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

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

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

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3、周:周公定周礼周人的军队,在镐京和洛邑各有八个师和六个师,合计四万多人的常备军,这也是周王朝所有的国家常备军。

依靠这样区区几万军队,对付分散盘踞在周控地区以外的上千个诸侯,当然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周公费尽心思,创出了一种保家卫国的绝技,那就是“周礼”!周礼规定了人们起坐卧行、吃饭上朝、哭丧穿衣以及等级尊卑的秩序。

按照《周礼》要求,不同等级的人,见到不同等级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要有十数种不同的磕头方式。不光磕头有分教,连走路说话都有章法:你在尊贵者或长辈面前经过时要“趋”(急走、小跑),而不能平稳地迈着方步过去。

在登上堂的时候,从东边上的话先迈右脚,从西阶上的话先迈左脚,每登一级都要稍停一下,让两足都在同一阶之后再登。登堂以后,由于堂空间比较狭小,所以不必趋,而要“接武”,“武”指足迹,“接武”就是后一步要踩在前一步的足迹之半的地方。

如果手里拿着贵重的礼玉,那无论在堂上或是在堂下庭院,都不必趋,因为怕跌倒摔坏了玉。好,我们把整套行走的动作连贯一下,请大圣人孔子给我们示范:进入鲁国国君的宫院大门时,孔子作出害怕而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似的,到处躲躲闪闪。

孔子经过的时候,不敢经过门的中央,走过门的时候,不踩门槛。孔子提起衣襟往堂上走的时候,十分。

4.夏商西周历史故事(5个)

1、夏:时日曷丧,予汝偕亡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任天子,接班的时候,夏王朝已经山河日下,快不行了。

但夏桀不甘心沉沦下去,打算重振辉煌,即位后马上拿山东滕县地区的“有施国”开刀。当时,很多诸侯已经不再服从夏王族的领导地位,开始面离心叛。

其中有施国从前对夏桀挑鼻子竖眼,正好被夏桀抓为现行。为了杀一儆百,夏桀亲自坐上战车,调集了上万军队集结在有施国几百米长的小城之外,耀武扬威。

有施国在大兵压境面前失去勇气,下城请罪,表示愿意臣服纳贡。夏桀不许投降,一定要灭掉他的封国,杀鸡儆猴,给各家诸侯做个样子。

有施氏急了,只好选了一个美女“妹喜”进献给夏桀。夏桀立刻魂魄全无,于是再也不说灭有施氏了,急不可待罢兵回朝。

夏桀收了妹喜,放了有施国,不但没有重建在诸侯中的声威,反倒令诸侯更小看了他。妹喜被接到夏都巩义,看见夏桀的王宫已是多年陈旧。

夏桀赶紧下令在附近的洛阳地区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很漂亮的新宫殿,修得很高,从地面往上看,有将要倾倒的感觉,所以取名倾宫。在倾宫里又用美玉、石头砌出琼室、瑶台。

修好了以后,夏桀就挽着妹喜跑来浪漫。当时***规定,一人发五十亩地,十分之一粮食上交王族。

但是夏桀不理睬这个标准,敛收无度,宫里粮食多得吃不了,就把它们都酿成美酒。夏桀挖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巨大的酒池装酒,酒池里面能够行船,乐师和歌女站在船上,鼓手安置在岸边。

酿这一大池子的酒,剩下的酒糟堆积成丘,连绵十里,从丘顶可以远望七里。一通鼓响,有三千人从殿外嘻嘻哈哈奔跑而入,你强我夺,蹲在池旁争地方,象牛饮水一样趴在池沿猛吸起来。

好多人喝醉了以至于掉入酒池淹死。乐师和歌女则给大伙伴奏以靡靡之音。

在一旁欣赏着这出闹剧的妹喜嘻嘻而笑,引为乐事。大臣“关龙逄”,看见夏桀这番胡闹,实在忍不住了,就手捧着黄图,上边绘制着祖先们的丰功伟绩,包括大禹治水的图像,跑来给夏桀看。

关龙逄说:“希望您看了以后,能效法先王,善待民众,停止胡作非为。象大禹一样节俭衣食、爱惜民力,才能得天下诸侯的拥戴,久享国运。

若是继续挥霍无度,任意杀人,亡国功日子就不远了。”夏桀听不进去,说:“我是太阳,我居天下之上,永远存在。

我这太阳灭了,天下就没了,人们谁敢反我?”“您知道吗,人们一听见您的太阳学说就头疼,天天指着太阳咒骂:‘时日曷丧,予汝偕亡’——说您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都盼着呐,宁可我们也不活了,愿意与您同归于尽!”夏桀大怒,下令将黄图焚毁,对关龙逄说:“你最好少干预我的事,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关龙逄还是喋喋不休,站在朝堂上轰也不走,夏桀只好请他住进监狱。

关龙逄在监狱里还是闹哄,寻死觅活,不依不饶。夏桀被他气坏了,只好将他斩首了事,然后警告朝臣们说:“今后有再象关龙逄这样的人来散布妖言,祸乱人心,一律杀头。”

于是言路断塞,贤臣绝迹。 2、商:盘庚迁殷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

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

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

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3、周:周公定周礼周人的军队,在镐京和洛邑各有八个师和六个师,合计四万多人的常备军,这也是周王朝所有的国家常备军。

依靠这样区区几万军队,对付分散盘踞在周控地区以外的上千个诸侯,当然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周公费尽心思,创出了一种保家卫国的绝技,那就是“周礼”!周礼规定了人们起坐卧行、吃饭上朝、哭丧穿衣以及等级尊卑的秩序。

按照《周礼》要求,不同等级的人,见到不同等级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要有十数种不同的磕头方式。不光磕头有分教,连走路说话都有章法:你在尊贵者或长辈面前经过时要“趋”(急走、小跑),而不能平稳地迈着方步过去。

在登上堂的时候,从东边上的话先迈右脚,从西阶上的话先迈左脚,每登一级都要稍停一下,让两足都在同一阶之后再登。登堂以后,由于堂空间比较狭小,所以不必趋,而要“接武”,“武”指足迹,“接武”就是后一步要踩在前一步的足迹之半的地方。

如果手里拿着贵重的礼玉,那无论在堂上或是在堂下庭院,都不必趋,因为怕跌倒摔坏了玉。好,我们把整套行走的动作连贯一下,请大圣人孔子给我们示范:进入鲁国国君的宫院大门时,孔子作出害怕而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似的,到处躲躲闪闪。

孔子经过的时候,不敢经过门的中央,走过门的时候,不踩门槛。孔子提起衣襟往堂上。

5.周朝历史小故事 300字

晏子使楚的故事

东周春秋时期,齐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守门人按照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道:“这是狗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6.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

“绝缨”这个典故源于汉代刘向的《说苑.复恩》。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平息了叛乱,非常高兴,班师回朝,在宫内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大摆筵席。庄王下信群臣可以尽情畅饮。到傍晚,酒兴还都未尽。庄王命令点燃蜡烛,继续狂欢。庄王看到群臣们这样高兴,就让自己的爱妃许姬给大家敬酒,许姬漂亮,出来给大家敬酒更加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正当她给大家一一敬酒时,一阵大风吹来,把大厅里的烛火全吹灭了。这进有人趁机扯住了许姬的衣袖,想调戏她。许姬非常聪明,她并没有声张,而是趁机把那人的帽缨扯断,请求庄王查出这个人后处治。庄王听后,却大声说,今日宴会大家都要尽兴痛饮,把自己的帽缨都摘下来,。大臣们都摘下自己的帽缨后,庄王才命令点燃蜡烛。许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席后,许姬埋怨庄王不为她出气。庄王笑着说,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民不会再为楚国尽力,许姬不由的赞叹楚王想得周到。

后来,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不料被郑国的伏兵围困住,正在危急时刻,楚军的副将唐狡单人匹马冲入重围,救出了楚庄王,庄王重赏唐狡,唐狡辞谢说:“绝缨会上,扯许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庄王听后感慨万千。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宽宏大量,三国曹植的《求自试表》里就运用了这个典故:“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

7.西周的故事

夏:阳翟(音「敌」,今河南禹县);商:商都城的变更不过,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

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

《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不过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

这四个遗址的面积都很大,均在三、四百万平方米以上。考古学家已在这四个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遗存,如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的一号宫殿,面积达一万平方米。

在洛阳偃师和郑州发现了规模很大的城垣。安阳殷墟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王陵区祭祀场。

从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甚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较一致。

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

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

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

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

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这样的重器。

武丁之世在青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祭天祀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史前时期的考古中曾一再发现这类遗存。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产生对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种。

祖先崇拜又叫灵魂崇拜。它源自对先人怀念,把梦中的情景理解为先人的灵魂作祟而产生。

人们祭祀祖先,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开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内容发生很大变化。

由于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就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结合起来,创造了天或上帝这样的至上神。从文献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这个神,1899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商代甲骨文,把湮埋了三千余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并让人们识读。

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存在无可争议,并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安阳殷墟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社会中发生的许多事情。

经过几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丰富内容,为研究商代历史开拓了重要的途径。甲骨文中则有“帝”或“上帝”。

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号,鼓动军士和同盟者去执行上帝的意志,奋勇讨伐。但天上的上帝与地上的下帝(商王)是相对的。

为了执行上帝的意志,下帝通过巫与上帝沟通。商王在祭祀祖先时,用五种祀典,对上甲以后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

安阳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了上千个祭祀坑,武丁时一次使用人牲达数百人。这种情况反映了商王对祖先崇拜的重视,因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不思改变,不缉揣光废叱肚癸莎含极听忠谏,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他穷兵黩武,调集大军征伐东夷,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也使国内兵力空虚。

周武王的大军打到商郊牧野,商纣王才组织力量,仓促应战。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为武王的军队开道。

帝辛看到大势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宝货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西周:宗周(今陕西省西安。

二、东周的历史故事(50字)

楚王问鼎: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毛遂自荐:战国时,平原君率门客去楚国求兵解围。毛遂虽不受信任,但很自信,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在楚国,毛遂勇敢果断,分析精辟,成功说服楚王出兵

还有很多不错的东周故事:

三、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有:烽火戏诸侯,退避三舍,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等。

1、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

2、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4、老马识途

在春秋时期,山戎侵犯了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君主齐桓公亲率大军讨伐山戎救援燕国。途中中了奸计被引入到处都是黄沙的迷谷。管仲挑了几匹熟悉地形的老马在前引路,走出了迷谷,找到了来时的路。

5、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的武将廉颇和文臣蔺相如不和,廉颇好胜心强,处处为难蔺相如。蔺知道后,为国家的大局着想,每次都故意躲开,避免与廉正面冲突。廉知道后很惭愧,于是背上荆条到蔺的门上请罪。

四、求以东周历史故事的十个成语

抱薪救火。杯水车薪。背城借一。不辩菽麦。不可同日而语。

不违农时。唇亡齿寒。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倒持泰阿。

得其所哉。董狐之笔。洞见症结。耳视目听。风马牛。

刚愎自用。割鸡焉用牛刀。邯郸学步。涸辙之鲋。虎狼之国。

价值连城。见卵求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竭泽而渔。居安思危。

举一反三。旷日持久。利令智昏。厉兵秣马。临渴掘井。

鸣鼓而攻。墨守成规。排难解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曲高和寡。

三思而行。事半功倍。事齐事楚。探骊得珠。螳螂捕蝉。

围魏救赵。未雨绸缪。畏首畏尾。熊掌与鱼。揠苗助长。

一鼓作气。一举两得。以火救火。郢书燕说。鹬蚌相争。

缘木求鱼。朝三暮四。自相矛盾。道听途说。二桃杀三士。

暗箭伤人。包藏祸心。抱瓮灌畦。筚路蓝缕。鞭长莫及。

兵不血刃。兵不厌诈。病入膏肓。卜昼卜夜。不觉技痒。

不翼而飞。不自量力。操刀伤锦。长袖善舞。城下之盟。

穿杨贯虱。大义灭亲。倒行逆施。堤溃蚁穴。东道主。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斧正。高枕无忧。绠短汲深。功亏一篑。

管窥锥指。井底之蛙。海不扬波。河鱼腹疾。合浦还珠。

狐假虎威。户枢不,流水不腐。画蛇添足。讳莫如深。讳疾忌医。

鸡口牛后。祸起萧墙。及瓜而代。季孟之问。蕉鹿自欺。

尽善尽美。开源节流。刻舟求剑。脍炙人口。宽猛相济。

临难不惧。买椟还珠。明察秋毫。目无全牛。南辕北辙。

怒发冲冠。七尺之躯。岐路亡羊。奇货可居。齐大非偶。

杞人忧天。起死回生。秦晋之好。秦庭之哭。庆父未死,鲁难未除。

曲突徒薪。绕粱三日。如火如荼。伤弓之鸟。甚嚣尘上。

是可忍,孰不可忍。守株待兔。水深火热。四分五裂。宋襄之仁。

随珠弹雀。同流合污。屠龙之技。完璧归赵。亡戟得矛。亡羊补牢。

危如累卵。五十步笑一百步。掩耳盗铃。燕雀处堂。殃及池鱼。

一顾之荣。一寒如此。一字千金。以邻为壑。以卵击石。

易如反掌。意气扬扬。愚公移山。债台高筑。知己知彼。

擢发难数。作法自毙。

安步当车。安居乐业。按图索马里。百发百中。班荆道故。

比肩接踵。宾至如归。不逞之徒。不耻下问。不教而诛。

不远万里。掣肘。瞋目裂眦。尺短寸长。重作冯妇。

出尔反尔。登徒子。东家之丘。东施郊颦。冬日之日。

杜口裹足。墦间乞食。负荆请罪。覆水难收。管鲍之交。

国人皆曰可杀。汗马功劳。后生可畏。华而不实。鸡鸣狗盗。

胶柱鼓瑟。嗟来之食。结草衔环。借光。近悦远来。

刻画无盐。滥竽充数。劳思逸淫。老马识途。马首是瞻。

毛遂自荐。门庭若市。灭此朝食。名列前茅。墨突不黔。

木鸡养到。片言折狱。牝牡骊英。前倨后恭。融融泄泄。

三寸之舌。三令五申。三迁之教。三省吾身。上下其手。

失斧疑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食言而肥。食牛之气。

始作俑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图穷匕现。

退避三舍。外不避仇,内不避亲。王顾左右而言他。韦编三绝。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闻过则喜。卧薪尝胆。物以类聚。蹊田夺牛。

徙宅忘妻。胁肩谄笑。心许。信誓旦旦。幸灾乐祸。

休戚相关。朽木难雕。一饭之恩。睚眦必报。泱泱大风。

夜以继日。一箪一瓢。一傅众咻。一鸣惊人。一薰一荻。

优孟衣冠。于思于思。藏仓小人。招摇过市。知音。

纸上谈兵。志在四方。众志成城。舟中敌国。逐客令。

专心致志。捉襟见肘。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