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故事儿童-清朝历史故事儿童版

儿不教父之过的成语故事?

“儿不教, 父之过 是子女没教养, 是父亲的过错。是有道理的 ,因为父于子接触密切 ,当儿子有错误 时不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没有教养的习惯,这句话是《三字经》 三字经 里的名言 ,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起决定的作用 。

故事:(一)

从前 ,有个无恶不做强盗 ,在他做尽坏事后 ,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 所以县太爷判了他的死罪 。

临行前 ,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 ,强盗说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 ,当他们母子一见面 ,母亲很悲痛的抱着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 ,并且伤心地说 :“我好恨娘 ,在我犯罪时从来不教训,我 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 。

故事(二)

清朝的时候 ,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下了许多功劳 ,左宗棠便升了 他的官 ,但是许多人 不服气, 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 不给他官 做,张瑶知道 ,因为自己的不识字儿 ,做不了官 心里很难过, 于是,发奋苦读 ,终于凭他的学识把官给争回来 。

椴树蜜典故?

清朝时期,朝廷为了保障皇室的贡品需求,1657年(顺治十四年),在吉林附近的乌拉城正式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负责为皇宫收集各种贡品的工作。

其中负责收集蜂蜜的专业机构属三旗,有600多名“蜜丁”,有组织、有领导的为朝廷收集贡蜜。这些“蜜丁”在官方注册,编入收集蜂蜜的班组,享受朝廷俸禄,专门从事采收蜂蜜的工作。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接受清朝内务府的领导,生产的蜂蜜供皇宫专用,因此称“贡蜜”。这个官办采收蜂蜜的机构持续了250多年,直到民国初年才全部撤销。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年)驻在宁古塔一带专司给朝廷收集蜂蜜的“蜜丁”唐子义,为了完成朝廷下的任务,急的团团转,给朝廷进贡的贡品中,蜂蜜是很重要的品种。

清代有个青年拜何绍基为师学习书法,这个故事的题目?

“清代有位书法家叫何绍基,一个青年拜他为师。这青年自以为聪明,学了一年就认为学得很好了,便向老师告别。何绍基取出一个匣子说:“这只匣子里有我多年心血的结晶,送给你作个纪念吧!”

青年接过匣子,拜谢了老师,便踏上归途。匣子真重,那个青年走不到三里路,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他觉得奇怪,便打开了匣子,啊,原来匣子里装的都是磨穿了的砚台。这使他恍然大悟,于是又回到了老师的身边。”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