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历史上还有哪些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除了“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比如:汉代孙敬的“悬梁刺股”,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焚膏继晷”,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画家郑板桥的“勤能补拙”等等。
得与失的名人事例?
1、鲁迅先生,他刚去日本留学时的志愿是学医救国。医治国人的虚弱的身体,使他们强健起来,不再是“东亚病夫”。 然而,当他发现,国人最大的病症并不在于身体,而在于思想的麻木时,他毅然弃医从文,用笔作为疗救国人的武器。他失去了做医生的机会,然而他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文豪,得到了世人的敬仰。
2、柳永被弃于当朝,终日与歌妓、舞女为伴,他失去了入朝为官的机会,然而市井间的生活造就了他独树一帜的词风。使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致力写词的专职词人。他失并得着。
3、陶渊明,这位“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他“种豆南山下”,他“采菊东篱下”,他失去了当官的荣华富贵,却得到了隐居田园的那份恬淡,得到了“悠然见南山”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