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历史故事(建党历史故事绘画)

1921年建党小故事?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找到了国际赤色工会代表尼克尔斯基。他们很快和上海党组织的李汉俊、李达取得了联系,通过相互交流,两位共产国际代表认为中国建党的形势很好,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由于联络和路途方面的问题,原定6月20日的会议一直延到7月下旬。

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第一次会议召开,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广州代表陈公博,日本留学生代表周佛海,陈独秀委托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共15人参加会议。李大钊、陈独秀因公务未能与会,就留下了一点遗憾。第一次会议主要是马林、尼克尔斯基介绍共产国际情况,提出中国建党建议。7月24日第二次会议,各地党组织交流情况。7月25、26日根据马林的建议,起草会议要讨论的纲领和决议。随后,7月27日28日29日,这三天召开了三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刚刚起草的党的纲领和党的决议。

7月29日的会议上,马林曾经建议更换30日会议召开地点,但马林的建议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结果就遭遇了密探闯入和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

议程没有结束,会议还要延续,怎么办?大家反复商量,最后接受李达妻子王会悟的建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开会。

为了缩小目标,代表们于8月2日和3日分两批南行到达嘉兴汇合,登上事先租好的画舫。船在湖里慢慢转了一圈,摇到离湖心岛烟雨楼东南约200米的僻静湖面上,便停了下来。李达的妻子王会悟,装扮成歌女坐在船头,望风放哨,一大的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个红船上开始了。

王会悟始终坚守观察着湖面的动静,每当有别的游船靠近,她就会根据情况敲打舱门提醒。

会议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党纲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纲只有15条,不足1000字,但字字力透纸背,每通过一条,船舱里便会响起一阵掌声。

上午议程结束,代表们匆匆用完午餐,很快又投入热烈的讨论中。

下午5点左右,湖面上突然出现一艘汽艇,好像正朝画舫而来,越驶越近!王会悟立刻敲打船舱通知休会。代表们马上收好文件,将事先准备的麻将摆上桌。汽艇越来越近,没有减速,又飞快驶过。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显然,这只是一条普通游艇。后来了解到是一个富裕人家为儿子做满月,到南湖来游玩的。这又是一场虚惊。

会议最后一项议程,是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任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完成建党。

最后,全体代表紧握右拳,庄严而低声地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大约下午6点,代表们悄然离船,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胜利闭幕。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小型秘密聚会,成了改变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前途的标志性事件,成为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里程碑。

建党的感人故事?

董存瑞


“为了新中国,前进!”


故事梗概:讲述抗日英雄董存瑞从见习小八路经历抗日战争、内战的枪火洗礼,逐渐由鲁莽、冲动的孩子蜕变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


人物原型:董存瑞


1929年,董存瑞出生于河北怀来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3岁时曾因机智地帮助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大追捕,被当地群众称为“抗日小英雄”。自1945年参加八路军后,董存瑞因多次立功,在离18岁入党年龄还差几个月时被部队党组织提前批准入党。在1948年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毅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牺牲。朱德总司令为他的纪念碑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李向阳


“在中国的土地上,绝不允许你们横行霸道!”


故事梗概:1943年秋,游击队长李向阳接到牵制日军驻守某县城的松井部队的任务,与敌人展开机智巧妙的周旋,并最终克敌制胜的故事。


人物原型:郭兴


1924年,郭兴出生在河南省辉县高庄乡金章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6岁参加八路军,18岁任太行五分区武工队长、辉县抗日政府区长。他带领武工队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胆略和睿智,像匕首一样插入敌人心脏,炸碉堡,毁铁路,斩日寇,除汉奸,神出鬼没,出奇制胜,曾获“太行山特级战斗英雄”殊荣。



杨子荣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故事梗概: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


人物原型:杨子荣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1947年,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秘书官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李侠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上映:1958年


故事梗概:讲述中共地下工作者李侠潜伏在日本最高情报机构76号,用高超的间谍手法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人物原型:李白


李白,又名李朴,化名李静安。1930年7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李白报名参军,成为一名通信兵,随后跟随红一方面军转战江西。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与党中央进行通讯过程中被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



吴琼花


“老爷,让你尝尝奴才的子弹”


故事梗概:贫农女儿吴琼花受到恶霸地主的残酷压迫,在红军干部洪常青的帮助下,琼花走上了革命道路,率领娘子军与主力部队汇合解放了椰林寨。


人物原型:刘秋菊


刘秋菊1899年出生在海南省琼山县。幼年丧失双亲的她给地主当长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当革命烽火在家乡燃起时,刘秋菊毅然报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农会,此后走村串户,宣传发动群众跟土豪劣绅作斗争。

建党节历史的故事?

七一建党节的由来故事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十二名。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四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来的,文章中说,当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文件指出,当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此后,全党开始大规模地举行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而“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

建党伟业讲了哪些历史事件?

《建党伟业》讲述的是中国1911年北洋政府成立前夕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十年间的事情,包括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了袁世凯的北洋民国政府到张勋复辟的过程,讲述了当时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年代的基本国情,诠释了当时中国状况的乱。

2、第二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两个主要人物的事迹,一是陈独秀发表了《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二是李大钊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一个提出了在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

为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那些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值得永远被铭记!历经一年多的筹备,《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文物史料展》9月20日拉开帷幕。展览从馆藏12万余件藏品中精心遴选70位英烈的160余件珍贵文物,辅以翔实的历史图片,讲述了近代以来英雄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英勇奋斗、不畏牺牲的事迹。

这是近年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的文物数量最多的原创主题展览,展出的文物中有许多公众知晓度较高却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比如,“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和当年赠给同学的原照。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