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历史故事 历史上杰出共青团员事迹 2024-08-31 23:33:36 0 0 一、共青团的历史中的小故事!!急需!!一、共青团的历史一九二○年五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成立,同年八月,组织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九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十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长沙开始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期间,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各地,在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同时,也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九二二年五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同年六月,周恩来同志等在法国巴黎组织旅欧支部。到一九二二年五月,全国已有八个省的十七个地方成立了团组织。一九二五年一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党中央为团结一切抗日的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决定把团的组织改变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于是,全国先后出现了许多青年抗日救国团体,在国民党统治区,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青年救国团、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和抗日战争后期的民主青年同盟等,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有青年救国会和青年抗日先锋队。一九四六年十月,党中央发出建立民主青年团的建议。经过两年多的试办,一九四九年元旦,党中央发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同年四月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一九五七年五月,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二、青年运动大事件 “五四”运动: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在北京爆发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协约国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实际上是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重新宰割世界的分赃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向和会提出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德占山东的主权。但遭到无理拒绝,和会还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移交给日本。消息传出,举国震怒。 5月4日,北京3000多学生,在天安门集会并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废止‘二十一条’”等口号,强烈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3个亲日派卖国贼。游行学生火烧曹宅赵家楼,痛打了章宗祥,北洋军阀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2人,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以示抗议,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6月3日,军阀政府又逮捕北京爱国学生近千人,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五四运动的发展至此出现了一个新阶段,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运动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销了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次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彻底的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一二·九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爱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将侵略势力伸向华北,加紧策划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乐、绥远)“自治”。同年6月与蒋介石政府签订《何梅协定》,拟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12月9日,北平市学联联络北平各大中学校的学生6000余人,举行大规模的爱国请愿和示威,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的刺刀、木棒、皮鞭、水龙的镇压,30多人被捕,100多人受伤。次日,北平各地人民的热烈响应,上海、杭州、南京、天津、武汉、长沙等许多城市的学生和市民,先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迫使国民党当局宣布“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一二九运动成为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起点,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为抗日战争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为了学习“五四”时期的革命青年,继承和发扬其革命传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的青年组织就规定了“五四”为青年节。在国统区,国民党在广大革命群众的爱国高潮压力下,也同意“五四”为青年节。可是不久,国民党害怕青年革命化,觉得这个规定很危险,就又改为三月二十九日为青年节(辛亥革命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死难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正式宣布了以“五四”为中国青年节。为了使共青团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中国青年的革命传统,团中央于一九五0年四月把“五四”青年节同时确定为共青团成立纪念日。 三、历次团的代表大会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党中央和各地党组织派了大批党员去帮助恢复和加强团的工作。当时张太雷同志从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回到上海,带回了少共国际对中国建团的指示。这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1月重新恢复,并于1922年1月5日创办机关报——《先驱》。 1922年平5月5日,即卡乐.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来自上海、长沙、武汉等15个地方的25名代表,少共国际代表2名。还有1500余名来宾。大会一致同意加入少共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 5月10日,大会选出高君宇、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等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被推选为团中央书记。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现了组织上的统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8月20日到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约30人,代表16个省30多个地方团组织,6000多名团员。 这次大会成就这一,就是采取了与党统一的步骤,坚决地接受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使团组织在政治方面与党在思想上,行动上完全一致。 大会成就之二,就是对党团关系作了明确规定。大会讨论通过了《本团与中国共产党之关系的决议案》。大会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作了第一次修正,使团章较之过去更具体、更明确。 大会最后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7人。他们是邓中夏、施存统、刘仁静、夏曦、卜世畸、林育南、李少白。候补委员4人:恽代英、梁鹏云、李求实、张秋人。委员长为刘仁静。 “二大”闭幕后不久,1923年月10月20日,团中央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青年》周刊,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通过《关于青年运动的决议案》,在新的形势要求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8人,代表团员约2400人。 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修正章程》等决议案。对青年入团年龄作了修改,把15岁以上28岁以下,改为14岁以上25岁以下。 这次大会特别重要的是决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这次大会上,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等同志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张伯简、陈乔年为修补委员。张太雷任总书记,任弼时任组织部主任,恽代英为宣传部主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对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党、团组织受到很大的摧残,而不得不转入地下。 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5月10日至16日在武汉召开,到会代表60多人,代表了5万团员。 这次大会,总结了过去的斗争经验,通过了大会宣言,规定了团今后的任务。大会还指明今后的学生运动应“到群众中去”。 大会最后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为会,选举任弼时、李求实、杨善南、卓恺泽为执行委员,任弼时被选为团中央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共青团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党的“六大”精神,于1928年7月15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团员人数7.5万人。团的组织已由一个以学生、知识青年为主要成分的狭小组织,逐步发展成为工农青年为主要成分的革命组织。 大会通过了新的团章,还通过了政治任务,组织问题,教育宣传工作、经济斗争与工会工作、农村青年工作、军事工作、儿童运动等一系列决议案。 大会最后选出了关向应、李求实、华少锋(华岗)、李子芬等为新的中央委员。关向应同志为团中央书记,华少锋为宣传部长,李子芬为组织部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六大”)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9年4月11日至18日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40人,代表全国各条战线19万名团员。 任弼时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大会一致选举任弼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冯文彬被选为书记,廖承志,蒋南翔任副书记。 大会通过了青年团的工作纲领和团章,通过了团的任务与工作报告,大会结论等决议,选举了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决定以《中国青年》杂志为团中央机关刊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七大”) 1953年平6月23日至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大会正式代表795人,列席代表153人,代表900万名青年团员。大会的任务是:动员全体青年团员和广大青年为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奋斗。 大会通过了胡耀邦代表团中央作的《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 大会修正并通过了新团章,修改后的团章将新时期党交给青年团的任务列入总则,并明确规定了党对青年团的领导地位,取消了关于候补期的规定,取消了“关于中国少年先锋队”一章。 最后,大会选出团中央委员143人,候补委员56人,胡耀邦当选为团中央书记。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八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7年5月15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共1493人,代表着全国92万个基层组织和2300万团员。 大会听取并通过了胡耀邦代表上届团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这一名称于1956年9月党的“八大”上就正式写入了新的党章。 大会选举了团的第三届中央委员会,推举胡耀邦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刘西元、罗毅、胡克实、王伟、梁步庭、项南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4年6月11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396人,列席代表927人,是历届代表大会人数最多的。 邓小平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胡耀邦代表上届团中央委员会作了《为我国青年革命而斗争》的工作报告。胡克实向大会作了《关于修改团的章程的报告》,选举了九届中央委员会,胡耀邦当选为团中央第一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团的正常工作。197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代表大会的通知》。7月,中央团校正式恢复,9月、10月《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报》先后复刊。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8年月10月16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代表共2000人,代表4800万团员。 大会通过了韩英代表团“十大”筹委会所作的《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通过新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大会选出中央委员201名,候补中央委员99名,组成共青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12月20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64人,修补代表149人。 大会通过了王兆国代表团十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团结全国各族青年,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前程进军》。 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新团章。新团章恢复了“后备军”的提法,增写了一段共青团的历史和传统,对团龄上限由25岁改为28岁。增写了“团的干部”一章,同是对团内的民主集中制也作了必要的修改。大会选举中央委员263人,候补中央委员51名。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8年5月4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955名,代表全国5600万共青团员。 宋德福代表团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工作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实行团员证制度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通过了《关于确定代团歌的决议》,决定《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 大会选出165名中央委员,70名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3年5月3日至1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420人,代表全国5680万团员,270万个团的基层组织。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了题为《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的祝词。 李克强同志代表团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选出164名中央委员,101名候补委员。 二、历史上杰出共青团员事迹今天,我们将回顾中国共青团历史上的三位杰出代表人物:张太雷、俞秀松和施存统。他们是青春热血的见证者,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壮大的重要推手。一、张太雷(1898-1927)作为中国共青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张太雷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丰碑上。他不仅是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更积极奔走于京、津、沪,参与了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组织创建。1922年5月,张太雷主持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当团的名称在1925年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他更是当选为总书记,继续为青年事业奉献。二、俞秀松(1899.6-1939.2)俞秀松同样是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人物。他负责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不仅如此,他还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并担任书记。在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俞秀松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并兼任经济部主任和团中央书记。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组织上,还体现在思想上,他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推动共青团员深化革命理论学习。三、施存统(具体生卒年份不详)施存统是早期共产党人和青年团员中,深受大家熟悉的党的青年工作领导者。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的创建,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施存统透彻地剖析了工读主义,总结了两大教训,他的言论与行动教育和带动了一批有志改造中国而认识模糊、主义不明确的进步青年投身革命。在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施存统担任书记职务,为团的壮大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三位杰出人物在中国共青团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不仅是团的创建者,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才使得中国共青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三、中国共青团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共青团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1.抗日小英雄王朴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2、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3.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小子"。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地区队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但是,张嘎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一定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而且他要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理想——像老钟叔和罗金保叔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同时,他也是个活泼淘气的孩子,在亲人面前,他撒娇发嘎,又显出天真的稚气,他会不讲道理地堵上胖墩家的烟囱;竟敢违犯纪律将缴获敌人的手枪藏进老鸹窝里„„他的稚气逗人爱,他的刚强使人鼓舞。在温暖的革命队伍里,区队长和罗金保等叔叔们关切地关怀着张嘎,也严格地教育着张嘎,这就使张嘎更加坚定了坚强而乐观的革命意志。.虽然区队已经将白洋淀地区敌人的最后一个炮楼拔掉,张嘎所深切痛恨的日本队长龟田已被消灭,替奶奶报了大仇,救出了老钟叔,而且张嘎又得到了一支向往已久的手枪,区队长正式宣布他已是真正的小侦察员,他的理想都已实现,但是,他知道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完全打垮,所以他最后将心爱的木头手枪送给胖墩的时候,还嘱咐胖墩说:“你也要用这支木头的,去缴获一支真家伙!”他希望更多的朋友共同来完成最后打垮敌人的任务。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4.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这时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一个鬼子搜遍了他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便让他带路去三王村。眼下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便赶着头羊在羊道上飞奔,羊道太难走了,鬼子便让他走的慢点,可海娃不听还是飞快地奔跑,把鬼子拉在岩石之后,眼看就要进三王村的包围圈了,他便高声呼叫:“快打鬼子,鬼子来了!”不一会,八路军都到齐了,鬼子知道上当了,开出一排排子弹。不好,一颗子弹打到了海娃的腿上,他昏倒了。一个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说罢便昏过去了。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5.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6.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