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涵碧名人名言?
个人简介
吴涵碧生长在书香世家。她尤其对中国文学、历史学特别有兴趣,常常向往能与古人交朋友。
她以“吴姐姐”之名闻于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涵碧大学毕业入《中华日报》工作,被指派负责儿童版。当时,一位当红历史作家的助手为报社写文章,但太过文言文,主编希望她能尝试写篇浅显易懂的历史故事。她毫不犹豫地接应下来。
不料一写就是二十一年,每周一篇,风雨无阻,日积月累,她每天到图书馆借一厚叠深奥难懂的古籍,拚命用功研读,然后做详细的分类和考证,再融会贯通、从中摘取最精彩的真实事件,改写成明白通晓、自然飘逸的白话文。让成年读者、青少年、小朋友,都能从这套书中看到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各朝各代皇帝臣子的百样面貌和整个历史洪流的演变。
集结成书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煌然已成一套规模庞大的中国通史,上起远古,终于明代中叶,全书共1075篇。常有读者说自己是看“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长大的,让她悚然而惊时光疾逝。
家庭背景
吴涵碧的父亲吴俊才(1921-1996),是台湾政界学界德高望重的长者,舅舅马星野(1909-1991)是中国新闻史上巨子,为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创始人。她不愿被父辈盛名所笼罩,低调为人,勤恳写作,“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在台湾走红,她以“书红人不红”为原则,从不出面宣传,以至于有些读者熟知“吴姐姐”,却怀疑吴姐姐是否真有其人。
有什么故事书推荐?
可以看:
1、《明朝的那些事儿》。
2、《宋朝的那些事儿》。
3、《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故事》。
4、《上下五千年》。
5、《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6、《大秦帝国》。
7、《易中天品三国》。
以勾践灭吴故事看早期历史故事的形成?
《勾践灭吴》,出自左丘明的国语。先秦时历史著作主要是以散文的形式。包括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结合历史融入文学的笔法,以讲述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姓吴的历史由来?
吴姓的由来主要与古代的吴国有关,该国的建立者是太伯和仲雍,他们是周部落首领古公父的三个儿子中的两位。古公父,又称周太王,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古公父有意将继承权传给小儿子季历,以便季历的儿子姬昌能够继承更远大的事业。太伯和仲雍了解父亲的意愿后,决定自动让贤,他们南下到江南地区,远离了陕西的周部落。
在江南地区,太伯和仲雍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由于当地相对落后,他们被当地土著拥立为领袖,建立了姬姓吴国,史称句吴。太伯无子,死后由弟仲雍继承君位,吴国因此形成。周武王灭商后,仲雍的曾孙周章被封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吴国的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包括现在江苏、上海大部分以及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地区。
吴国在夫差时期被越国所灭,夫差的子孙为了不忘故国,以国名为姓,形成了吴姓。吴姓不仅在中国发展繁衍,而且早在公元前450年就东渡日本,南迁越南等地,成为当地的大姓。
根据宋版《百家姓》的排名,吴姓位列第6位。据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地区吴姓人口总数约为2880万人,排名第10位。吴姓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大约占吴姓总人口34%,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安徽八省。
姓吴的历史由来?
吴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2015年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位,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约2780万人。在宋版《百家姓》中名列第六位。 吴姓起源: 1,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驺虞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仁兽,传说它虎身狮头,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生性仁慈,连青草都不会踩踏,只吃自然死亡的动物。《山海经》中说:“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吴部落勇敢剽悍,善于狩猎,首领叫吴权,是炎帝的大臣。需要说明的是,炎帝是一个称号或者说是职位,由不同的人世代担任。与黄帝同时期担任炎帝职务的人,是最后一任炎帝。 吴部落在姜水(陕西陇县陇山东)活动,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吴山。吴权的后裔中有个叫吴枢的女子,嫁给有熊部落的少典,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黄帝。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2,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那时,人们把掌管火种的首领称为祝融氏,祝融氏在各大氏族中有很高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 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算下来,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 3,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 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4,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 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 5,由少数民族改姓。清朝时,满族的多个氏族集体改姓吴,苗族中也有大量人改姓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