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历史故事-李鸿章的历史故事视频

李鸿章的历史故事?

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有一次宴请外国人,成套的席面摆上,菜一道道的上,吃了好几个小时,外国人还不下席。管家上来报说是没有菜了,李鸿章灵机一动,便让厨房将撤下的菜,全部混在一起炖了。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大杂烩便端上来了。外国人吃了觉得很好吃,便问菜名。李鸿章一时也不知怎么说,只转移话题:“好吃多吃!”哪知正好和英语杂烩(hotchpotch))发音相近,此后洋人吃中餐,每宴必点此菜。

李鸿章不懂吻手礼的故事?

1896年3月,钦差大臣李鸿章赴俄国庆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俄国皇后向李鸿章伸出手来,李鸿章不知是吻手礼,以为皇后在向他索要礼品,急忙将慈禧太后送给他的一枚钻戒放在皇后手上。

皇后将戒指戴上之后,说了声“谢谢”,再次将手伸出来。

李认为皇后太过贪心,而自己又无其他礼物可送,只好愣愣地站着,情形十分尴尬。

张之洞历史故事?

张之洞“假健忘〞的故事

张之洞的“健忘”是很出名的。他常常随意召人前来,人来后又忘记召见。

1894年,张之洞调署两江总督后,因有事欲与远在美洲的黄公度商议,便发电促其速来南京。谁知黄公度到了3个月,始终等不到张之洞的召见,因为张之洞早就把这件事忘了。黄公度一生气,去了上海。未及3天,张之洞又想起此事,发电报让他过来。黄公度只好又回来,等候了半个月,张之洞才召见他。

有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在冬天被张之洞传召,他在寒冷的官厅里从早上坐到晚上,也不见张之洞召见,“饥寒交迫,归而大病,几至不起”。知道此事之后,某太守每次被张之洞传召时,“必携被带食而往”,以免遭受同样情况。

还有几个出洋留学的学生,已经整装待发,张之洞忽然命他们入见。可学生们连续一个多月,天天赴督辕等候,但张之洞就是忘了召见他们,于是“学生大为愤激,因发传单以声其罪”,后来有人专门调停才罢休。

张之洞的“健忘”是内外有别的。当会见外国人时,张之洞每每提前相候,“外人或约三时而至,则两时半已候于大餐室矣”。即使久等不来,张之洞也不发怒,更遑论睡去。时人调侃,张之洞“极困倦亦不偃仰片刻,其以诚待外人如此”。

张之洞的记性有时似乎又很好。1903年,张之洞奉召入京,一次,庆亲王奕劻奉慈禧太后之命请他到军机处议事。张之洞走到军机处的台阶前,忽然立定,任凭军机处内的几个大臣招呼,就是不肯再往前行。军机大臣们感到莫名其妙,此时有个机灵的同僚想到了什么,忙请奕劻等人出来,站到台阶下与张之洞议事。原来,雍正曾御笔榜示内阁:军机重地,有上台阶者处斩。张之洞当时虽然身为封疆重臣、士林领袖,但并非军机大臣,故不敢踏上台阶一步。时间过了100多年,大多数人都已经忘了这一禁令,张之洞犹谨慎清醒如此,与其“健忘”简直判若两人。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