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历史成语故事,描写历史成语故事的成语

107个趣味历史成语故事?

举足轻重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时,他担任波水将军,统率重兵。后来更始帝刘玄灭了王莽,他又归顺更始帝,当了巨鹿太守。更始帝兵败后,他无主可依,就联合酒泉、敦煌等五个郡在河西形成割据势力,自任五郡大将军。  河西民风比较淳朴,窦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较宽和,所以境内官民相安,粮食充足,附近的流亡百姓纷纷归顺窦融。一时间,河西五郡兵强马壮,天下闻名。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他就是汉光武帝。窦融总觉得自己割据一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很想归顺光武帝,做个青史留名的汉室忠臣。于是他派长史刘钧向光武帝上书并献上马匹。  刘秀得知窦融有归顺的想法,高兴得不得了,当下就封他为凉州牧,赏赐黄金二百斤,并让刘钧带一道诏书给窦融。  在诏书中,刘秀指出河西五郡军民安定,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窦融的治理之功。他还表示,自己知道窦融功劳很大,所以对他非常思慕。  刘秀特意指出,在他与窦融之间,还有蜀地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嚣,他们占据土地,一个想争夺天下,一个则想从战争中渔利。在蜀汉相攻的形势下,窦融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成语故事?

以下是春秋战国历史时期成语故事:

1、智子疑邻

这个成语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中的《颜则旭篇》。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寓意:

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而遭到了不同的对待;要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对人不能持有偏见,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应该实事求是,决不能智子疑邻;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和听者的关系,以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用现在的话说是“不要多管闲事”。

2、郑人买履

这个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意:

讽刺那些墨守陈规,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3、刻舟求剑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寓意:

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4、东施效颦

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庄子·天运》。

原文:

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寓意:

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要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好在哪里。不然,最终只会成为笑话。

5、邯郸学步

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庄子·秋水》。

原文:

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寓意:

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要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好在哪里。不然,最终只会成为笑话。

关于越王勾践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有关越王勾践的成语故事有卧薪尝胆、兔死狗烹、大名难居、长颈鸟喙 。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睡觉在柴草上每天品尝苦胆以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耻辱。。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兔死狗烹,越国灭掉吴国后,范蠡对文种说你要记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不信,后被越王加害。 大名难居,勾践称霸后,范蠡觉得大名之下其实难局,而归隐了。 长颈鸟喙 ,意思是指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范蠡觉得勾践就是这样的人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