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郎的历史故事-法郎的历史故事简介

终成大器的洗星海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冼星海出生在澳门的一个贫苦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靠给人家做佣工和外祖父接济生活。6岁时,冼星海进私塾读书。不久,外祖父又去世了。他随母亲一起漂泊到了新加坡,1918年才回国。因交不起学费,他进人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并参加了学校的乐队。

此时,他表现出一些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有“南国箫手”的美誉。20岁那年,冼星海打算学拉小提琴。但当时他手头拮据,根本买不起一把小提琴。后来,他费尽周折才从朋友那里借到一把破得不像样子的小提琴,就这也把冼星海乐得不得了。他先把琴身和弓子擦洗了一遍,第二天一大早就拿着小提琴到寝室外面的草地上练习。

不料,他刚把弓子搭在琴弦上拉了一下,琴弦便发出“吱吱”的怪声。这时,寝室里一位睡懒觉的同学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向室友打听:“嗳,听见没有,哪儿在宰鸡?”那位同学也正睡得迷迷糊糊,就说:“像,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同学,听他们俩议论宰鸡的事,就说:“这哪是杀鸡呀,那是冼星海在拉小提琴。

”此语一出,三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从此,冼星海便有了 “宰鸡能手”的绰号。他听了别人的嘲笑,羞得无地自容,但并不气馁,而是继续练习。1926年,冼星海卖掉了一些衣物,同时又得到朋友的资助,凑足了路费来到北京,考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生活没有着落,他就靠在学校图书馆当兼职助理员挣微薄的薪水来维持。

生活上的窘迫没有使他消沉,他师从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博士,刻苦学习拉小提琴。两年后,他考人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琴艺长进很大。1929年,冼星海漂洋过海,来到世界音乐文化名城巴黎学习音乐。刚到巴黎时,生计成问题,他不得不花费大部分时间去解决温饱。

他经常在餐馆里当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这类工作既繁重收人又少,他几次饿昏在街头。有一天晚上,冼星海在一家理发店打杂,由于这家店面的生意很好,他连续几个小时没有一点休息时间,累得直出虚汗。次日凌晨1点多,老板让他下班休息。他从店里出来就感觉头重脚轻,走起路来晃晃悠悠。

途中,他见塞纳河畔的梧桐树下有几把躺椅,于是打算在那里休息片刻。冼星海太累了,一沾到椅子边就睡着了。连冻带饿,又加上身体极度虚弱,他昏了过去。清晨,巡逻的法国警察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躺在椅子上,碰碰他又没动静,以为是一个冻死的乞丐,于是打算把他送进当地的陈尸所。

可是,就在他们对“尸体”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时,冼星海又醒了过来,俩警察着实吃了一惊。冼星海的生活困难到了极点,但还是否极泰来。时过不久,他遇到了中国留学生马思聪。马思聪见他音乐方面的天赋不凡,就把他引荐给法国巴黎歌剧院的首席小提琴师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

两位大师见他如此落魄,仍然不忘学习音乐,十分钦佩他的毅力,于是推荐他进人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还破例免去他每月200法郎的学费。他不负众望,入学不久,就根据我国唐朝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作了奏鸣曲《风》,并排进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的节目单。

但是,由于他的衣着不够华丽,竟然被音乐厅的门卫拦在了门外,费了半天口舌,他才进人大厅。他的演奏一鸣惊人,令在场的所有音乐教授都惊呆了,并获准在电台播出。1934年,冼星海写下了《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该曲演奏完毕后,评委会主任杜卡斯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相关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适当的物质要求。

”听说还有物质奖励,冼星海兴奋极了。冼星海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于1935年夏圆满完成学业,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音乐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不少不朽名作,如脍炙人口的《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并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一比戴》等。

此外还写了《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等大量音乐论文。冼星海对我国的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贏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帮忙找一下居里夫人的故事?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

  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时,但她照样“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