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凉粉发源地?
四川的凉粉是用豌豆淀粉和绿豆粉做的,粉和水的比例为1:5。先取半杯粉,半杯清水(1杯是240毫升),调成稀糊。
小锅里倒入2杯水,烧开,将稀糊倒入锅中,一边倒一边快速搅拌成透明状糊,离火。
煮好的糊糊倒入塑料保鲜盒,直至完全晾凉。放入冰箱冷藏。
将凉粉块倒扣出,用刀或擦子切成细条、小块等任意形状。
中国人吃凉粉的历史?
在四川,关于凉粉的发明是这样传说的.川北晾粉是清末问世的。当时,原四川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有了名气。
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侯、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
不久,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一些凉粉店都仍以“川北凉粉”为招牌,生意兴隆,火爆不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生前回南充视察工作时,就曾特意品尝了川北凉粉。
而在承德一带,关于凉粉的传说又有所不同.。据记载,承德一带居民食用凉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一段故事是这样的,咸丰10年,英法联军炮轰大沽口,咸丰帝仓惶出逃,来到承德避暑山庄后,就常吃宫外的凉粉。
至今承德还流传着这样一人故事:一天,咸丰帝在湖边乘凉,听到宫外有人叫卖:“酸、咸、麻、辣、香,解暑赛冰凉,若要吃一碗,犹如进天堂。”咸丰从太监处得知是卖凉粉的,很想尝尝。于是换了便服出宫,只见卖凉粉的周围一群人吃得正香,便也要了一碗。
吃完后,只觉得凉爽可口,味道极佳,于是又添了一碗。吃完转身走时,卖凉粉的道:“客爷您还没给我钱呢!”可皇帝身上向来不带银两,咸丰帝只好将身上马褂脱下,叫他第二天到避暑山庄门口换银子。
第二天卖凉粉的去后,咸丰帝赏了他三百多两纹银,并留他在宫中传授做凉粉的技艺。后来出宫后,怕再遇麻烦,便带一家老小回了山东老家。之后他的徒弟继承了他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在广州,也有很多关于凉粉的传说。据传说,凉粉是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叫做"大只威"的人发明的,"大只威"在西关开凉茶铺,也常卖一种叫凉粉草的药,并教人用凉粉草煲粉葛,医治咽干咽痛、暑天烦渴。
后来又因为小孩都不太喜欢喝药,于是他就用凉粉草合葛粉调煮,再冷冻成糕,吃时再拌上糖胶,取其名曰"凉粉糕"。果然,小孩都十分喜欢吃此凉粉糕,这样既可治病保健,又可作甜品食用,真是两全其美。后来,这个方法很快就在广州流传开去,无论凉茶铺还是甜品店都制作售卖这种凉粉糕了。
总之关于凉粉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这也看出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非常喜欢凉粉,而且都溶入了自己的饮食文化之中。看来,小小凉粉还是很有人缘的
豌豆凉粉的传统做法?
豌豆1000克,白酱油120克,菜籽油10克,盐15克,味精4克,辣椒油100克,小葱2克,白皮大蒜45克,香油2克,姜汁50克
做法
1. 将豌豆(白豌豆)洗净,用清水泡发后,换清水,磨成细浆,用双层纱布过滤,去其渣,取其粉浆;
2. 锅置旺火上,烧热后放入少许菜籽油,随即加入水,待沸后下入粉浆不断搅拌,待粉浆逐渐浓稠后,用力搅拌至用搅棒挑浆时能呈片状流下,即已成熟;
3. 将成熟的粉糊舀入缸中,冷却后即成凉粉,把凉粉置冰箱中冷冻;
4. 大蒜去皮,捣茸,加入煎熟的菜籽油和适量冷开水,调成蒜泥;
5. 花椒投入烧热的油锅内,炸出香味,连油带花椒倒入碗内,备用;
6. 冰糖粉碎后,加酱油溶化;
7. 吃时将冷冻的凉粉切成薄片,或用凉粉刮子,刮成旋子粉,分盛20 碗内;
8. 在碗内分别淋入酱油、辣椒油、精盐、味精、花生油、香油、姜汁、蒜泥,再撒上小葱即可。
小诀窍
1. 制作粉皮,油要少放,锅要烧热,否则,达不到质量要求;
2. 喜食酸味,可加少量的醋。
豌豆凉糕的来历?
豌豆糕又叫豆沙糕,豌豆澄沙糕。
历史渊源
豌豆古称为山戎。《本草纲目》记“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种出胡戎,今北土甚多”。《史记》说“戎”在“唐虞以北”。可见豌豆3000年前就开始在太原以北这片土地上春华夏实了。后来“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管子·戎》),豌豆在北中国均有种植,而历史上“出胡地者大如杏仁”,至今仍以晋北高寒山区种植的为最好。
豌豆从苗到豆,皆可成为民人美味。《黄河文化丛书·民食卷》载,春雨过后,花开四野,鲜嫩的豌豆苗翠色诱人,采回与嫩韭相拌,或单味炒食,清香宜人。及至结荚,俗称“扁角”,采摘生食,汁甜津爽,煮炒成菜,堪为佳品。初夏,豌豆“百谷之中,最为先登”,吃法明代之前就有“煮、炒皆佳。磨粉,面甚白细腻”(《本草纲目》),除了熬粥煮饭、造曲酿酒、制作凉粉外,还包馅制糕,称豌豆糕,为民间风味小吃。
《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述,清初豌豆糕传入北京,改名叫豌豆黄,成燕京著名传统小吃,于是有了“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居里,十文一块买黄琼”之说。在乾隆皇帝早膳中曾有“豌豆黄”一品,但当时在宫中并不吃香。到慈禧太后时,传小贩进宫制作,改良成不加馅心,渐成为清宫廷名点。
豌豆糕在山西的曲沃、侯马、河津、河南济源等地又叫做“豆沙糕”或“澄沙糕”,由豌豆、栀子、柿饼制成。当地人喜食豆沙糕,成了不少外来人的生意经,民谚有“来到曲沃县,住在大东关。抄弄一副担,赚点豆沙钱”。民国年间,豆沙糕担摊比比皆是,成为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
豌豆凉粉的制作?
原料:豌豆淀粉、水、杭椒、朝天椒、蒜、盐、生抽、香醋、藤椒油、花椒油、熟芝麻、糖、辣椒油。
做法步骤:
第1步、找两个一样的杯子,按1:6的比例,豌豆淀粉一份,水六份。
第2步、把五份水放入锅里烧热。
第3步、一份水倒入淀粉中。
第4步、调制均匀。
第5步、水烧热至锅底冒小气泡,但不能烧开,调至中小火 。
第6步、把搅拌均匀的淀粉液,徐徐倒入热水中,并不断搅拌。
第7步、直至淀粉液粘稠开透。
第8步、关火倒入容器中。
第9步、准备一个大点的盆装入凉水,然后把凉粉盆放在上面,有利于快速凝固。
第10步、等表层凝固,可以把凉水盆慢慢下潜,没入水中,如果水温升高,可再换一盆凉水。
第11步、如果家里有冰袋,可以把冰袋放入凉水盆中,加速降温。
第12步、凉粉完全变成白色,按压中间部位,比较结实,就可以出模了。用手轻压边缘位置,稍微移动倒扣即可。
第13步、把辣椒和蒜切碎,放入碗中。可以加些姜末,既能提味也能平衡生冷。
第14步、喜欢吃麻的口味,可以加点藤椒油和花椒油。
第15步、加入其他调料,碗汁调好。
第16步、凉粉儿切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淋入碗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