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县历史故事,陈留县历史故事简介

陈留典故?

陈留取粮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刘邦受楚怀王派遣,西向入关,直捣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时,虽然秦军主力远在河北,关内兵力不足,但一路重镇、险关都有秦军把守,刘邦率部不过万人,要到达咸阳,仍是困难重重。

简介

刘邦一路进军不断扩编部队,声势渐大。部队在进攻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南)时,却遭到挫折。刘邦只好另取道西进,在途径高阳(今河南杞县西)时,士兵来报说:“有一位叫郦食其的老儒生求见。”刘邦一向讨厌儒生,这时正由两个侍女在给他洗脚,就很随便地说:“让他进来。”

郦食其一见刘邦如此傲慢无礼,也不下跪,只是作了个揖。刘邦头也不抬,像没看见一样。

郦食其就高声道:“足下带兵到此,是帮助秦打各国呢,还是帮助其他国家灭秦?”刘邦听他如此问话,便大怒道:“哪里来的书呆子,难道天下人想灭秦,独我会去助秦?”

郦食其接着道:“那么,你为什么接见长者这样傲慢无礼?打仗不能没有计谋,你这样慢待贤士,还有什么人再来献计呢?”

刘邦听他出语非凡,立即停止洗脚,整衣戴帽,恭恭敬敬地扶老人上座,虚心向他求教。

郦食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阐述了六国成败的原因。刘邦非常佩服,就问他怎样才能战胜秦国。

郦食其笑笑:“足下兵马不过万余,要想直接跟秦兵作战,就好比驱羊入虎口,危险得很!”

刘邦忙问对策,郦食其摸摸胡须,慢条斯理地说:“衣我之见,不如先去占领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是个交通要道,四通八达,进可战,退可守,而且城中有很多粮食……”

刘邦正愁军粮不足,赶紧问道:“先生有何妙策可取陈留?”郦食其说:“如果足下想得陈留,我愿效力。陈留县令与我相识多年,可为足下前去劝降。”

刘邦又问道:“陈留县令愿降吗?”郦食其答道:“如果他不愿意,则请足下夜间带兵攻城,我在城里作内应,一旦攻下陈留,就在那里招集人马,再进入关中,这可是个上策。”

刘邦十分高兴,忙叫郦食其先去陈留。他说:“先生先行一步,我即率领精兵在城外等候。”

郦食其来到陈留,县令见故人到来,即设宴相待。席间,郦食其谈及天下形势,利害得失,县令不为所动,表示愿与城共存亡。

郦食其见话不投机,立刻改变话题,假装与县令讨论如何防守。县令很高兴,痛饮几大觥后,竟烂醉如泥.

当晚,郦食其偷开城门,放刘邦伏兵入城。刘邦的士兵呐喊着冲入县署,杀了醉卧不醒的县令。守军见县令已死,都纷纷投降。

刘邦入城后,查看粮仓,果然积粮丰满,当即封郦食其为广野君。刘邦的部队有了足够的军粮,西进途中,不抢不掠,深得百姓拥护,队伍不断扩大。

此后,刘邦军一路进军顺利,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屯兵霸上,向秦王子婴发出招降书。

阮禹相关典故?

  阮瑀的典故

  阮瑀出生在陈留的大族阮氏。虽然那时候的阮氏家族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是社会地位还是十分的优越。阮瑀在年轻的时候有幸拜了当时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为老师。由于阮瑀学从名师,所以很快就崭露头角,特别是阮瑀写的文章十分的精炼,在当时很是出名,所以有了曹操烧山求贤请阮瑀的故事。

  当时乱世将至,所以阮瑀没有心思入朝做官,便找了一个地方开始隐居,整天待在家里关着门读书。这时候的曹操已经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已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基本平定了北方。人怕出名猪怕壮。有大才的阮瑀,文章写得十分精炼,有闻名于当时。有这么响亮的名声,曹操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贤才,所以就多次派人去请阮瑀,想让阮瑀出来入朝为官,为自己效力。

  但是阮瑀拒绝了,曹操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很爱才的人,而且可以说是求贤若渴,所以阮瑀拒绝一次,曹操就命人再请,他不断的派人去请阮瑀出山,连连的逼促,甚至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逼迫阮瑀出来当官。最后,阮瑀被曹操逼得没有办法,又受不了曹操的骚扰,躲进了深山老林里躲避曹操。曹操被称为乱世枭雄绝非浪得虚名,听说阮瑀为了躲避自己居然逃进深山,曹操很不甘心,就命人放火烧山,这才把阮瑀从深山中逼迫出来,阮瑀最终被曹操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勉强响应曹操的征召,出来做官为曹操效力,这就是曹操烧山求贤请阮瑀这一典故的由来了。

  阮瑀简介

  阮瑀,字元瑜,东汉时期的陈留人。他是汉魏的文学家,在阮瑀年轻的时候还曾向蔡邕学习过,蔡邕觉得阮瑀很有才华,称他为奇才。在当时,阮瑀还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玚和刘桢六人合称建安七子。这个说法在后世得到了普遍承认  阮瑀懂得音律,擅长弹琴。他有名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驾出北郭门行》对孤儿受到后母的虐待的痛苦境遇更是十分的生动形象。他的诗歌语言朴素,通常能反映出当时的存在的社会问题。阮瑀的儿子阮籍和孙子阮咸都是在当时很有名气的名人,而且都位列与竹林七贤之中,而且都精通音律。

  他由于师从蔡邕,能得到名师的指点,所以文章写得十分的精炼,他的文名在当时的时候就被众人所知道。当时阮瑀与陈琳齐名,他们都擅长章表书记而出名,所以曹操军中的一些关于征召或者声讨、揭发罪行的文书大多都是阮瑀和陈琳两人写的。阮瑀的写文章写得又快又好,据说还他写的文章不需要再次修改。据说有一次,阮瑀随曹操带领的军队西征,曹操要他草拟一封给当时关西军阀韩遂的书信。阮瑀并没有下马,只是在马背上沉思了一会儿后,在片刻之间就把曹操交代的书信写好了。曹操拿到阮瑀写的书信想自己修改一下,不想自己看了半天,发现居然不能增减一个字。从这就看出阮瑀文章写的十分精炼。

  阮瑀怎么读

  阮瑀怎么读?很多人都这么问,那么今天就来解说一下“阮瑀怎么读”。阮,读音为ruǎn,阮字既是姓氏,又是一种乐器的名字。瑀,读音为yǔ,瑀其实制得是一种非常像玉的石头。

  阮瑀的阮姓是中华姓氏之一,阮姓主要源出古帝王皋陶的后代,他的后代都是以国作为姓氏的。所以说阮姓主要来源于皋陶的一个后裔子孙在商朝建立的一个诸侯国——阮国。在软过灭国之后,阮国的子孙都是以阮为姓的。之后阮氏的东迁没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在陈留这个地方扎根,成为当地的望族。这就是阮瑀的家族了。

  阮瑀这个人很幸运,在学业上没有走什么弯路,一开始就能拜蔡邕为老师,做了蔡邕的学生,有了名师的指点,聪明的阮瑀的成就自然不会太低。蔡邕,字伯喈。他就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也是当时的大家之一。蔡邕和阮瑀还是同乡。

  建安其实是汉献帝最后一个年号。在当时,众人以曹操父子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学倾向相同的的集团。他们的展示自家鲜明的个性,诗词文章展现的是东汉末年动荡的社会现实。当时诗文风骨遒劲,独具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从而形成了俊爽刚健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这一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其实是围绕着曹氏父子存在的,一个文人的圈子。所以阮瑀很受曹操的重视,据说还有曹操为了请阮瑀出山放火烧山的故事。

1840后河南有哪些历史故事?

1840年(道光二十年)

6月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清廷被迫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历史揭开帷幕。

  是年  据报,全省人口共2377万。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4月

  为抵抗英国入侵,清廷连续责令河南赶送武器、火药,去东南沿海,以应海防急需。9月和次年2月,又连续调拨河南防军和乡勇驰赴苏、浙前线御敌。

8月

    2日 黄河在祥符(今开封县)县张家湾决口,害及河南、安徽两省,河南以祥符、陈留(今属开封)、通许、太康、鹿邑受灾最重。中、下旬,清廷谕令革职留任的河东河道总督文冲和已革职的两广总督林则徐等堵治黄河。1842年3月27日,河归故道。共费银635万两。

9月

  23日 清廷任命宋襄为河东河道总督。

10月

  19日 清廷命鄂顺安署理河南巡抚。

  是年 全省实征地丁银292.5万两。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

12月

  8日 清廷任命慧成为河东河道总督。

  是年 本省与皖、苏、鄂接壤诸府县捻党日趋活跃,9、10月间,在永城、鹿邑和毫州(今安徽毫县)一带击败清兵。汝阳(今汝南)邓韩玉、马宗禹部各百余人先后于豫鄂边境和息县、沈丘一带开展劫富"活动,江苏北部捻党也进入息县境内。12月,光山捻党首领胡全堂等率众往来湖北黄安(今红安)和光山、罗山境。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

7月

  23日 黄河于中牟九堡决口,中牟、祥符、尉氏、通许、陈留、扶沟、西华、太康等县受灾最重。1944年2月2日,决口河堤修复。

9月

  8日 清廷任命钟祥为河东河道总督。

  是年 彰德、卫辉、陕州、汝州等府州(今安阳市、新乡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捻党愈趋活跃。

△ 意大利米兰传教会入卫辉府传教。据报省内已有天主教信徒2000人。

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

  清廷同意对天主教驰禁。法天主教会于南阳设立靳岗总堂,统管河南全省天主教事务,成立河南教区。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

  冀、鲁、豫边境捻党日盛,且袭击官府。豫南捻党人湖北应山活动。

△ 全省实征地丁银373万两。(以后10多年,除大灾之年减收百十万两外,大体上都在350万两上下浮动。)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

  豫南捻党赵廷群等在汝阳、正阳、息县、新蔡等县频繁开展"劫富"和"抗官"活动。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

  上年秋和是年夏,多数州县因旱情严重,农业两季无收,人多以草根树皮为生。

△ 豫东捻党首领张三胖、冯震等率众频繁活动。清廷严饬豫、鲁、直3省协剿。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

9月

  13日 清廷任命潘铎为河南巡抚。

  是年 商城廪贡生林翠皎、阳武(今原阳)团练首彭凤池等先后于2、4月聚众抗粮、抗差。

△ 全省50多州县水灾严重,豫南、豫东尤甚。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

5月

  25日 清廷以颜以燠署理河东河道总督。10月27日实授。

  是年 豫东、豫北、豫西40多县受旱、涝、雹灾,农业收成大减。武陟、汝南等县又流行传染病,有些乡村死亡人数超过l/2或l/3。

简述仓亭之战?

仓亭之战,又称平丘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六年冬,即公元201年。

是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一战后又一次大规模战争。

东汉建安五年,袁绍于官渡被曹操击败,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至此袁绍元气大伤,但河北人口众多,袁绍在退回河北后,会合其子袁谭、袁熙、袁尚以及外甥高干,又开始养精蓄锐,以图再次南下,消灭曹操。

经数月的准备,袁绍于建安六年冬,于平丘渡河,意图经平丘渡过黄河,袭取陈留,再由陈留攻取许昌,击败曹操。

曹操方面,谋士郭嘉准确判断出了袁绍军的意图,于是建议主动曹操北上迎击袁绍。

双方于仓亭相遇,此次袁绍的兵力依旧比曹操多,但吸取了上次官渡一战的教训,步步为营,不急于进攻,慢慢逼近曹操,以寻找有利战机。

而曹操急于求战,为此焦头烂额。

此时,曹操手下谋士程昱献上“十面埋伏”之计,于是曹操主动撤退到黄河边,并用许褚引诱袁军发动攻击,因曹操背水一战,手下将士又是百战精锐,因此再次将袁军击败,袁绍败退时,十支伏兵依次杀出,袁军开始崩溃性的溃散,至此曹操再一次击败袁绍,将袁绍的元气彻底击散。

对于仓亭之战,史书上无记载,只在《三国演义》中对其有详细的描述。

此战前如若袁绍驻军河北不出,休整几年,操袁之争还难分胜负,但袁绍偏偏耐不住,仓亭之战后,河北以再无实力与曹操抗衡,这一战彻底决定了河北最后的归属。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