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接受监督的历史故事,主动接受监督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4-11-14 19:56:29 0 0 古代让人监督自己做事的典故? 齐威王,让全国人监督他执政,有不满的地方可以跟他当面指出,见《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柬》。 古代有两个人拜师学棋,天边有雁飞来,一人心无旁骛地下棋,听老师讲解,而另一个人则想着用剑将鸟射下后吃肉。结果,认真听讲的人学有所成,而心不在焉的人则没有学到下棋的真谛。这与我们学生的学习有相通之处:只有上课认真听讲,不心猿意马,才能真正领会课本知识,学以致用。其实,其中真正的诀窍还是用心去做,心无旁骛。 廉政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廉政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例如汤斌、海瑞等 1、汤斌——俸银八两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 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永不加赋”是他的理念,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廉洁好官。 2、海瑞——八十贯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党员接受群众监督出自哪里? 党员接受群众监督的概念主要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和政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相关文件,党员需要接受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组织的监督,同时也应当接受群众的监督。 关于党员接受群众监督的具体内容,您可以查阅以下相关文件: 1. 《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法规,规定了党的组织、任务、纪律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专门法规,规定了党内监督的原则、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件为党员接受群众监督提供了基本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党员需要按照这些文件的要求,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体现接受监督的文言文? 接受监督是做任何事情的必备品质,这是在古代文化中也同样注重的。《礼记》中就提到:“君子正己以修内,刑辟而防外,是谓治国之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要正视自身的缺点,通过治理自己修行,再加上规章制度的约束,才能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也就是说,君子必须要接受监督、自律,才能做好治理工作。所以,在古代文言文中,接受监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这种品质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