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说中国的历史故事_名人说中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5-01-03 07:29:44 0 0 有关和的历史名言故事? 1.霍去病倒看北斗 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年间的一位大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另一位史称“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境进行掠夺。霍去病18岁时,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铁骑之下。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这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敌军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挥汉军发动猛攻,一场激战开始,长枪象稻草一样折断,莽莽草原,弃尸累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几天血战之后,汉军终于胜利。这场战役,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率众在狼居胥山顶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他在营外散步,抬头仰望北斗时,吃惊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一眼几乎都没认出来,他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北海(今贝加尔湖),刻了一块记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凯旋还朝。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这位军事天才不讲享受,一生为戍边事业奋斗,他有两句名言流传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贝加尔湖的纬度大约是北纬55_,北斗星上中天时就已转向南天了。这对于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确实算个稀奇事。唐代的刘商在《胡笳十八拍》诗中写道:“怪得春风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叹这种景象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1、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3、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4、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5、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6、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7、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和汉字历史有关的名言? 和汉字历史有关得名言: 1.仓颉作书,后稷作稼。 2.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5.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6.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7.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8.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9.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10.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 11.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1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 13.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14.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15.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16.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17.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18.汉字是我们民族才智的集中表现。因为汉字,我们祖先的智慧得以传承,我们久远的历史得以不断。 19.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20.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20遍,我只好三支笔一起握。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历史名人故事解说? 名人故事解说 杨燕山,安松燕,谱名斯艳,男性,瑶族,清道光7年出生于白椒村上寨组老学堂。 杨燕山年少丧失父母,12岁成了孤儿,是家族中的远房曾祖父杨进智收养了他。杨燕山自幼天资聪颖、足智多谋,且生性好动,于是杨进智遂从外乡请来一武把式传授杨燕山武功。此武把式虽年逾七旬,但功夫不俗,据传此人为清仁宗年间广西屠龙帮反清头目之一,后因该帮被当朝镇压,便隐居湖广山区传徒授弟。杨燕山从师三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八般武艺般般融会贯通,三十六件兵器件件挥耍自如,更擅长于“循门燕子轻功”,纵身一跃,便可腾空百尺,尤其练就一双飞檐走壁的铁脚杆。相传他是师傅的关门弟子、得意门生,师傅特传授了他袭制“迷魂香”的秘方,让杨燕山在日后的江湖生涯中所向无敌。 受桃园结义的启发,他与同是习武之人的舒千山(罗溪瑶里宝瑶团人)、周打岩(罗溪瑶里宗溪团人)结为拜把兄弟,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在后来的抗清斗争中,成了过失相规、生死相连的密友。 杨燕山曾于清道光29年春节后不久去州府求职,因无钱贿赂官员,被拒之门外,一怒之下,便开始了闯荡江湖的生涯。他把打击目标指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专与官府作对,向不劳而获的财主、官僚开刀,打富济贫、惩恶扶善、除霸锄奸,时而夜劫豪门财物,时而巧取贪官污吏赃银,接济穷人,深受各地百姓的爱戴,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