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重庆历史名人 2024-11-14 22:18:59 0 0 12月8日重庆历史? 新华网重庆12月8日电(韩梦霖)12月7日,《重庆革命历史文化地图集》正式对外发布,这是重庆市第一本以地图集形式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巴渝大地上发展、壮大历程的学术专著。《图集》出版以后,有助于重庆市干部群众通过接触历史地图,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进一步促进深入开展重庆市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革命历史文化地图集》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重庆市勘测院承办,是一本集全市党史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研究、地图制图、博物馆学、档案学等多学科权威专家智慧结晶的学术专著。 《图集》绘制了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1949年共120幅专题地图,收录照片370余张,编撰文字11余万字,力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地展现重庆地区近代以来革命历史进程的演变、发生的重大革命事件以及留下的革命历史记忆。 《图集》从前期调研、立项研究到正式发布,前后历经两年半时间。项目组先后走访了重庆市图书馆、档案馆、红岩联线、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等单位和若干区县的相关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单位搜集资料,经过专业团队的仔细考证、筛选和研究,最后由市勘测院的地图专业人员,利用现代制图手段将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地图的形式进行呈现。 重庆市勘测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图集》挖掘了大量图片,特别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老照片,生动再现了重庆地区革命进程中众多人物、事件和历史场景,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反映了重庆革命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图集》不仅将历史地理学、地图设计与编绘、地理信息的研究方法有机融合,还创新性的将地理信息挖掘技术引入到图集的编撰中,为图集新数据的生成奠定基础。”该负责人表示。 《图集》分为“序图”“民主革命的兴起”“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的建立”“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革命遗址遗迹”“附录”9个图组。 作为一本植根于巴渝大地的革命历史文化地图集,《图集》的封面以红色为主题,以标志革命胜利的“刘邓大军进军西南”为背景,配以若干处重庆革命历史标志性遗址遗迹,描绘出重庆革命从滥觞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历程。各图组选用了朝天门、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中共四川省委成立地旧址(周贡植故居)、红岩村、歌乐山烈士陵园、解放碑等具有重庆革命历史特色的文化符号设计,结合了重庆革命历史进程特点。 据了解,《图集》已正式出版发行。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勘测院将以现有革命历史文化地图成果为基础,开发出更多贴近百姓、适合大众阅读的革命史和党史产品,让全市干部群众通过接触历史地图,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有力推动全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促进重庆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一九一九年的历史事件? 具体如下: 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1919年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北洋政府代表(即当时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这一事件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事件。 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教育界引起巨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废除学监制,在“开放女禁”呼声下,1919年秋,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岭南大学开始破例招收女生。 3、工人罢工事件。 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五一历史》传单,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为共产党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4、《湘江评论》创刊。 7月14日,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此后在《湘江评论》多次评论时事,往往一针见血。 5、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 11月12日,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这次时间也是这一年中日本人为了争夺中国山东等区域搞的小动作。 第一楼街由来? 【掌故】第一楼街是南宋名楼,“京口画楼三百所,第一新楼名喜雨”,第一楼街由此得名。 第一楼街在大市口城市客厅以东,南端出口在中山路,北端达北固山公园,是一条热闹的步行街。 第一楼街是一条镇江城里的古街,它的名字来源于南宋时期,据地方志记载,南宋嘉定年间,镇江郡守史弥坚在千秋桥南建一楼,名喜雨楼,其名称是因为开工之日,久旱的镇江忽然下起雨,到收工之日,又逢下雨,于是,他就命名这楼叫喜雨楼。 诗人戴石屏赋诗祝贺,因诗的开头两句是:“京口画楼三百所,第一新楼名喜雨。”第一楼街由此得名。 史弥坚(1166-1232),南宋政治军事人物,为宰相史浩幼子,字固书,号玉林,沧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官至兵部尚书、后转任工部尚书,曾任福建地方官,六十七岁时辞官回乡。 宋宁宗赐府邸于鄞县南村,为“沧州堂”。“沧州堂”旁即是南宋宰相史嵩之的“少帅府”。他逝世时被赠资政殿大学士,宋宁宗追谥为“忠宣” 。 戴复古 (1167-?) 南宋著名诗人,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 尝居南塘石屏山,因自号石屏。江湖派著名诗人,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 曾从陆游学诗,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其词中亦颇有爱国之思,风格豪放,接近苏轼。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第一楼街是镇江市中心的一条老街,它南面有五条街,东面是大市口,北面是四牌楼,有许多古迹和名人故居。清代书画大家笪重光也曾经居住在此。 1982年,我去南京梅园新村采访前江苏省省长管文蔚,他告诉我,1930年, 他在无锡被捕,被押往江苏省会镇江,关进第一楼街的国民党监狱。 他说,那监狱是清代的老监狱,大和过道都是大原木建起来的,监房和监狱里的水井,台阶都是非常古老的。监狱非常大,里面分成许多监区,使用玄、乾、坤等用字区别。 1931 年,江南恰逢百年不遇的大水灾,几十天大雨不断。他透过监房的窗子天天看见监狱里的那个奇特的水井不断地向外冒水,最后整个第一楼街都给淹了。 他花钱让狱吏给弄来个长条凳, 在上面蹲了三天三夜。那年,监秋里死了许多人;没死的,也有许多人病倒,身上长满各种癞疮。 国共合作,他走出监狱,竟然发现监狱就旁边的一个房子门口挂着一个木牌, 上面写着 “党史办公室”,国民党很早就近视党史的征集工作。 他的讲话,我当时拍了照片,还来录音,这是我了解到1931年的后镇江第一楼街的情况。 第一楼街靠近大市口 03 第一楼街还是我国著名学者柳诒徵的故居。学者柳诒徵(1880 -1956),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古典文学家、书法家、图书馆学家和爱国主义者。 字翼谋,号劬堂,16岁考取学生员,教授学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赴日本考察教育,在日期间,赞助赵声(伯先)革命活动;宣统元年(1909 年),任镇江府中学学堂学监(即校长); 宣统三年(1911年),任镇江县临时县议会副议长及镇江中学校长,至夏间辞职。 辛支革命后,他以执教著述,清正自守,1912年,于北京任明德大学斋务主任兼历史教员;1915 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国文、历中教员,兼河海工程学校教员;1916年,任历史教授,与同事创办《学衡》及《史地学报》杂志;1924年,赴辽宁任东北大学教授;1925 年,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兼北京高等师范历史课程。 他编著《中国文化史》《东亚各园史》及《中国财政史》 《印度史》等。 04 如今的第一楼街步行街是由镇江东邦职业发展有限公司斥资一亿美元开发建设的大型现代化商业步行街,位于镇江核心商圈——大市口商圈的中心位置, 扼守镇江城市主干道解放北路与中山中路。 周边区位优势显赫,商业氛围浓郁。步行街全长700余米,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4层主题街区,20条过街连廊,户户临街,8部直梯、20组步梯、34部自动扶梯,层层是首层,6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350余个停车位,镇江独有,是目前镇江硬件设施最好、规划最为先进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 这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商业街上,除了保留了古街巷地名,还保留了一座镇江古老的民居“横秋堂”。 这座老房子的主人姓蒋,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建筑包括堂屋、厢房、回廊、院落,占地面积达二千多平方米,院中有假山、石桌、石鼓、水井、竹林,院内栽有杏、桃、枣、桑等树,中间还有一个为花圃,里面种有春兰、秋菊、牡丹、芍药、鸡冠花等花卉。 该建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部分给政府没收,院落内建了些房屋, 整个建筑已经衰败,但是主体建筑非常具有特点,开发商在原址将老房子复原,成为古建筑保护样本。 《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收集了二百多条镇江巷子的历史与现状资料。文化名城镇江拥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寻常巷陌,一条不起眼的古街古巷也许就承载着一段历史,抑或一个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比如果子巷、火坛楼巷、板壁巷、磨刀巷、爸爸巷、万古一人巷等等。要了解镇江、了解镇江的文化,这就是栩栩如生的化石。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