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历史故事简介视频-仙游历史故事简介视频播放

莆仙历史?

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含南日岛、湄洲岛)。

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2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49万人;常年有6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为两院院士)。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

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的历史?

枫亭是仙游县千年古镇,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创造众多闻名的文化财富,载入中华民族史册,有的还创下中国历史之最。

●中国历史上现存最大宝箧印经塔———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中万寿塔,始建于1000多年前五代末期,位于枫亭镇塔斗山。

仙游历史故事简介视频-仙游历史故事简介视频播放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为卫国守边殉职的宋代爱国名将薛奕,系枫亭霞桥人。

●中国历史上兄弟“同科进士,同登相位”的蔡京、蔡卞,为北宋时期枫亭赤岭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皇帝命名为“全国四九名廉吏”之一的宋代监察御史许稹,系枫亭上浒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株以女子命名的果树———“十八娘荔枝”,栽培者陈玑为枫亭后榄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荔枝专著《荔枝谱》,作者亦为北宋名臣蔡襄。

●中国历史上最早移植美国、古巴的水果珍品“陈紫荔枝”,为枫亭赤岭宋代古荔。

●中国历史上唯一现存相府遗址———北宋宰相蔡京相府遗址,位于枫亭东宅。

福建仙游县枫亭镇其位于闽东南沿海中部,莆田市荔城区、仙游县、泉州市港区三地交界处,是联系湄洲湾北岸和南岸的中枢和纽带。曾孕育过蔡襄、蔡京、林兰友等历史名人。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有天中万寿塔、会元寺、会心书院、宋代古荔树、蔡襄陵园等,其中,天中万寿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古迹成为枫亭镇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得名于西汉何氏九仙结枫为亭的美丽传说

仙游是什么意思?

仙游是指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福州市中部偏北地区,是福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仙游县的名字来源于其境内的仙遊山,这里风景秀丽,山水相映,被誉为"小福建"。仙游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如兴化古镇、大成殿等,它们见证了仙游悠久的文明历史。同时,仙游还是福建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这里诞生了众多的抗日英雄和革命烈士。如今,仙游县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日益兴盛,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莆仙戏起源于什么时候?

莆仙戏起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

莆仙戏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其中与现知南戏名目相同或剧情类似的剧目的有81个;同时还保存历代各戏班演出的传统剧本8000多本(包括重复本),其中宋至明初南戏古本主要情节犹存的,有《王魁》、《张协》、《陈光蕊》、《王祥卧冰》、《郭华》、“四大传奇”与“目连戏”等55本。

甚至保留了如目连戏上部《傅天斗》那样的旷世孤本。戏剧专家刘念兹在考察了莆仙戏遗存的剧目古本后,赞叹“莆仙戏仅就已经收藏的莆仙戏剧本数字来说,全国以至全世界,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莆仙戏的表演古朴典雅,科介极为丰富且颇具特色。莆仙戏曲牌有一千多首,依各行当各情境区分,甚至“专曲专用”,而每句唱或念白往往都配有2-3个甚至更多的表演动作,这在中国其他剧种中是比较罕见的。而且表演与锣鼓紧密结合,每套动作都配有相应的鼓品,十分严谨。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