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长津湖战役-党史故事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是哪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长津湖战役的真实结局?

历史故事长津湖战役-党史故事长津湖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悄悄渡过鸭绿江,进入北朝鲜东北部, 在朝鲜东北部之长津湖包围联合国军,令长津湖地区的美国第10军十分意外。一场历时17天的残酷战斗在严寒气候条件下随即展开。在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期间,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的6.5万多国部队,被宋时轮上将指挥的大约16万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包围。 中国军队由于拥有战略突然性而包围了多国部队。之后由于冻伤和补给不足及武器装备严重劣于美军而受到各种严重损失,并且无法阻止多国部队突破包围圈撤退。得以逃出包围圈,从兴南港撤离,同时也标志着多国部队完全撤出了北朝鲜。

对于陆战l师的这场失败。美国战史学家描述道:“在陆战队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如此悲惨的艰辛和困苦。这简直是一次地狱之旅。”

长津湖是什么时候的历史?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急调第9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第9兵团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余万官兵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在零下30-40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指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