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中国历史故事-喝酒历史典故 2025-02-08 22:02:16 0 0 刘伶醉酒典故? 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日从酒店门口经过,喝了酒之后,一醉不醒,家人以为刘伶醉死了,于是把他埋葬了。 三年后杜康找来要酒钱。把刘伶从坟墓中挖出来,只见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刘伶醉酒的的故事。 醉三年典故? 自古洛阳民间流传着这样传说,古书云:“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的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说的就是“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出名的好喝酒,能喝酒。酒量之大,举世无双。他对当朝统治不满,到处游历,走到哪儿喝到哪儿。一次,刘伶来到洛阳龙门南府店镇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到门上有一副对联,写的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三盏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 杜康说,别喝了,再喝就醉了,他不听,又要了第三杯。三杯酒下肚,刘伶说:“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喝下去,只觉得天也转、地也转、头晕目眩。”他喝醉了。这时杜康过来对刘伶说:“怎么样?先生喝够了吗?”刘伶醉醺醺地说:“够了,够了,真是琼浆玉液。” 说着便向兜里掏酒钱,一摸,钱袋是空的,便支支吾吾地说:“掌柜的,我忘记带钱了,先记个账吧,改天送还你。”刘伶说罢,出了酒坊往回走。一路上东摇西晃,趔趔趄趄走到家,一进门就跌倒在地上,他媳妇赶忙把他扶到床上。刘伶自觉不行了,赶快给媳妇交代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到酒池内,上边盖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说完;刘伶真的死了。他一辈子爱喝酒,媳妇就照他的嘱咐把他埋了。 不知不觉,过了三年。这一天,杜康来到村上找刘伶讨酒钱,刘伶媳妇一听是这事儿,心中好恼,说:“他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来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还来要酒钱哩,我还得找你要人哩!’杜康说:“他不是死啦,是醉啦!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 就这样,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打开棺材一看,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跟生前一个模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刘伶醒来!”只见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眼来,嘴里连声说道:“杜康好酒!杜康好酒!”从那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话就传开了。 阮籍喝酒典故? 阮籍喝酒的典故源自中国东晋时期的文学作品《晋书·列女传》,其中记载了阮籍饮酒的故事。 阮籍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才子,他性格放荡不羁,喜欢饮酒作乐。据传,有一次他与一群朋友在山上行走时,突然下起了雨。他们躲进了一个山洞,发现洞中有一坛美酒。阮籍非常高兴,毫不犹豫地把坛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后来,当他们继续行走时,发现坛子下面有一个蜜蜂巢。阮籍的朋友告诉他,这里本来是蜂巢,而酒则是蜜蜂用自己的劳动所制造。但阮籍却一点也不在意,仍然觉得自己的行为完全值得。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形容阮籍洒脱不羁、不拘小节、追求自由的典故。阮籍喝酒的典故也被用来形容有些人不拘礼法,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