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燃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最燃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书 2025-02-12 23:48:01 0 0 “然”字的出处典故? 典故: 一个齐国的国君问他的军师一个问题,那军师点头一笑,说:“然”。 那国君就回去琢磨了半天想这个然到底是同意还是反对,结果就积劳成疾了,弥留之际就把自己考虑的答案和军师说了,问军师当时是不是这个意思,那军师呵呵一笑:“然”。那国君就气断了气。典故: 有位皇帝想攻打某国,但举棋不定,便把他的军师叫道跟前,问该攻打?军师想了想说:然。皇帝没听明白,又问 不攻打? 军师想了想又说:然。皇帝听后有些愠怒,问 到底是攻打还是不攻打? 军师点头微笑道:然。听后皇帝晕过去了。这个故事只是说“然”这个字在古代有很多意思,比如说“对,是”“以为对,答应,信守”“这样,如此”或者表示一种语气 “燃糠自照”是一个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是用来比喻自己领悟问题而不需他人指点的故事。 据传,当时有一位名叫谢灵运的高官,曾向他的师傅萧衍请教一个问题:“心与言之,极自于宇宙之中,虽千万计而不可得而闻,一言半语,但天下咸知之,何也?”萧衍想了想,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此后,谢灵运接着看了《老子》和《周易》等古籍,逐渐悟出了问题的答案,并写了一篇文章交给萧衍。萧衍看到这篇文章后很是惊喜,深为谢灵运的独立思考能力所欣赏。 后来,萧衍替谢灵运推荐官位,谢灵运任命为南海王刘裕军师,出征攻打北方。在战争中,谢灵运后来发现自己犯了一些错误,立刻燃烧着干草自己照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帮助刘裕成功击败了北方的敌人。 因此,“燃糠自照”成为一个比喻自己有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不盲从他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行解决的典故。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