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民间故事直播网,历史民间故事大全书

静阅斋民间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元朝,一男子山里打猎,滚落一深渊之中。他并没有摔死,醒来找到了食物,接着开始求生大计。他用树藤结绳,顺着陡峭悬崖,用六天时间终于爬了上来。回家后发现一个八旬老妇,老妇见他,扑上来抱着他大哭。


这男子名叫于虎,汉中人,原本是南宋末年的一个士兵。宋亡之后,他们纠集了一帮乡亲,来到秦岭深山之中,在一个小山谷中开辟了一个新的村子。


这山谷十分隐蔽,几十户人家在这里落脚下来,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于虎不久娶了个一同逃亡到此的李姓女子,夫妻二人十分恩爱。


村里人虽然种了粮食,但却不养家畜。他们吃肉,都是直接到山里打猎。


这天,于虎翻过村子的后山,发现了一头野猪,一路猛追,那野猪跑过两座山头,来到了一个叫“天井深渊”的险地。


这“天井深渊”之名,也是他们自己起的。深渊如一口大井,长宽都有七八里,渊边是削壁悬崖,整个深渊,一年四季都笼罩在厚厚的白色浓雾之中。


不知道此渊有多深,下面是水还是土地?没人敢下去,也没人敢去尝试。


野猪到了此地,一下栽进了深渊里。于虎暗叫晦气,猎物滚下去,肯定没办法再弄回来了。但他心有不甘,来到深渊边上朝下面张望。


这时,渊中一团白雾朝他涌来,于虎突然脑子发昏,竟一下站不稳,掉进了深渊之中。于虎大叫一声,心想必死无疑了。


但他并没有摔死,掉落途中,经过悬崖上一些横生的灌木阻挡,最后落在足有数尺厚的树叶上。当时虽然震昏过去,但两个时辰后就醒了过来。


于虎发现自己没死,有种劫后余生的欣喜,可望着上方被浓雾罩着,不知多深的悬崖,不知道怎么才能上去。


他使劲大叫,可是上面根本没一丝反映,看来是根本听不见的。在这种地方,十天半月附近也难有一人,就算有人听见声音,怕也没人敢下来救他。


但于虎不甘心啊,难道自己没有被摔死,也要困死在这下面吗?他不想死,但现在先得找找看能否找到食物,这是活下去的前提。


在浓雾中,他摸索走不了远,听到有水声。连忙赶过去,见到是一个冒着热气的水池,水池中间咕咕冒着水泡,想必是地热涌了上来,在水池中,他看到了许多尺余长的白鱼,不禁欣喜若狂。


早已饥肠辘辘,于虎连忙抓了一条鱼,杀掉清理鱼鳞后,就撕下一块鱼肉生吃起来,没想到这鱼非但没有腥味,而且美味可口。


于虎吃了半条,就感觉饱了,而且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


解决生存危机后,他开始想办法攀登悬崖,他一定要爬上去回到家中,妻子和女儿是离不开他的。


水池左侧有一片小树林,林间还生长着很多结实的树藤,韧性非常好。他找来片状刀石割断树藤,做成攀岩用的绳子。


天黑后,他就靠在悬崖边上休息,所幸夜里没什么猛兽。


第二天,于虎又捉了一些鱼,有十几条,杀掉后用绳子串起来系在腰上。开始一点一点往上爬。


一天过去了,上方还不知道多远,若现在退下去,一天就白爬了。


于虎又吃了半条鱼后,用绳子拴紧自己,吊在悬崖的石头上睡了一会,醒来后,再继续往上攀爬。


就这样,一转眼就是六天过去了。于虎听到了鸟叫声,抬头终于隐约看到浓雾上的天空。虽然又困又饿,于虎还是用出最后一点力气,爬出了深渊。


于虎想到妻子六七天不见自己,应该很着急了,于是就匆忙往家里赶。


见到了自家的房屋,于虎大叫着冲到屋外。连声大喊妻子小名:“阿珍,快开门,我回来了。”


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拄着竹杖的老妇人走了出来。她张开口,却没有几颗牙齿,老妇看着于虎,绕着他转了一大圈,身子渐渐地颤抖起来!


老妇人口齿不清地问:“你是谁?可是我相公于虎?”


于虎完全懵了,细看那老太太,竟然当真和自己妻子阿珍有几分相似。她竟然叫自己相公,天啊!这几天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老太太见他点头,突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一下扑在他身上说:“相公,相公,你终于回来了,阿珍等了你62年啊!你怎么才回来啊?”


于虎感觉到了,这真是他的妻子啊!连忙扶着她进屋,先安慰她一番,让她冷静下来,问了好一阵后,才终于弄清了情况。


他在深渊中度过了六天多,深渊上面的世界,已经62年过去了。


于虎失踪后,阿珍一个人抚养女儿长大,而他们的女儿在17岁时出嫁,嫁给了村里一个男人,现在也已经是65岁的老太婆了。


历史朝代民间故事直播网,历史民间故事大全书


他把还没吃完的那种白鱼,分给妻子和女儿女婿吃。他们吃了这鱼后,白发转黑,牙齿重生,竟然都变成了三四十岁的中年人。


于虎不久后带着回到中年的妻子离开了,谁也不知去了哪里。


这个故事叫《深渊》,来源于《静月斋民间故事》,作者:阿飞


时间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处于时间维度中的人,是很难真正理解的。也许这只是一个概念,也许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时间。


或许一切都是物体的运动,多年以后,我们或许看见一个当年的旧识,而他并没有衰老,可能就是每个人身处的时间环境,是完全不相同的。

历史上真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吗?他们是一个朝代的人吗?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历史上应该是确有其人的;其次,梁山伯与祝英台并非同一时代的人,他们的“姻缘”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2003年10月27日,在山东省微山县马坡乡马坡村,一块明代正德年间的梁祝墓碑被当地文物部门挖掘出土。

这块“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高1.84米、宽0.82米,石碑上有800多字,虽久埋于地下,但石碑上的文字仍清晰可见。根据石碑上文字记载,这块石碑是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同时碑文对梁祝故事有详细记载。

而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笔记。唐朝《宣室志》载:“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到了宋朝,《乾道四明图经》则说:“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鄞)县(西)十里‘接待寺’之后,有庙存焉。”

明代,黄润玉在《宁波府简要志》中说:“义妇冢,县西十六里。旧志,梁山伯、祝英台二人少同学。后梁山伯为鄞令,卒,葬此,英台道过墓下,泣拜,墓裂而殒,遂同葬焉。东晋丞相谢安奏封为‘义妇冢’。”

明代《嘉靖•宁波府志》、清代《光绪•鄞县志》等都有类似记载。

如果只是戏曲人物,地方志是不可能同时这样记载的。

评剧,花为媒哪个朝代的故事?

《花为媒》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故事反映的大概是明代。所以评剧中人物打扮也是明朝打扮。

韩剧张玉贞和同尹,讲的是一个朝代的故事吗?

对,两位都是朝鲜肃宗的妃子,不过张玉贞后来有登上朝鲜王妃宝座。

不过两部剧里 张玉贞和同尹这两个人的本性有点不同,毕竟历史记载有出入,也要配合电视剧的情节。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