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历史故事原文)三顾茅庐历史故事原文阅读

三顾茅庐的原文?

关于这个问题,《三国演义》第十回:“且说刘备自从失了荆州,来投徐州刺史陶谦。谦甚待之,备因得领一县。忽一日,报说东吴大军渡江破皖城,向徐州来。谦大惊,问计于众。有一人说:‘备虽不才,有一员猛将,姓关名羽,可把他提前来抵御。’谦然之,唤过刘备。备曰:‘备不才,有二弟,都是英雄,可用之。’遂唤入关羽,张飞。三人拜见陶谦,备道:‘备不幸失荆州,特来借宿于此。今将军有急,备当效犬马之劳。’谦甚感激,遂分兵三路而出。谦领一路,刘备、关羽、张飞领一路,又选了一员猛将名叫糜竺,领一路,各自去抵御东吴大军。”

三顾茅庐的结局是什么原文?

三顾茅庐的结局原文

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事件。汉末诸葛亮由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到荆州(治今湖北襄阳)避难,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西)。刘备为争雄天下,招揽人才,听取谋士徐庶建议,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不顾天寒,连续三次到隆中拜防诸葛亮,但第三次才得见面,史称“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历史故事原文)三顾茅庐历史故事原文阅读

三顾茅庐的人物形象:

1、诸葛亮:少有大才,自比管仲,乐毅,谋定而思动,希望自己闻达于诸侯、留名在青史,于茅庐中等待刘备,最终两个达成协议双双把家还。

2、刘备:当时曹操基本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剑指荆州,刘备能三顾茅庐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但其人善忍又有谋略,在荆州待了六年听了别人的意见放下皇叔的身份去茅庐中以师带之三寻看见。刘备比较爱才,为了找到一个好的谋臣,不惜三顾茅庐,给当时的他留下了很好的名声,是个爱才的君主,为以后人才的归顺打好了基础。

3、关羽:三顾茅庐中关羽虽然很不屑诸葛亮,又为刘备而感到气愤和无奈,但却一直隐忍下来,不像张飞那样抓狂,这说明了关羽高傲却顾大局。

4、张飞:从当时的话“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就可以看出是一个莽撞之人。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用原文回答?

刘备起势初期,深知谋臣军师的重要性,好在有徐庶为其出谋划策,也还顺风顺水,徐庶接到母病重消息,要离刘备而去,便推荐了诸葛亮,说卧龙凤趋得一人扶佐就能得天下,所以刘备抱着求贤若渴的心态,亲临隆中,三顾茅庐。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