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历史人物故事-高考作文历史人物故事类作文 2025-02-17 01:20:20 0 0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故事作文?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传播. 由于当时还没有创造印刷术,喜欢《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由于誊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东晋时,强秦不断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身带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基本没把力气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昂扬,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模模糊糊像是满山遍野的兵士呢 梅州学宫的历史红色故事 高举革命旗帜 红四军挺进梅州 初春时节,细雨蒙蒙。穿过熙熙攘攘的梅城江北老街,更能感受其中的梅州历史记忆。作为梅州文脉的见证,梅州学宫始建于北宋年间,曾几经损毁、重修、扩建、改建。至清末,孔庙建筑计有大成殿、明伦堂、魁星楼、崇圣祠、棂星门、仪门、戟门、东西庑、泮池等,可谓蔚为大观。 距离梅州学宫不远处的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里,江文秀翻阅着史料,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他所翻阅的史料篇章题为《红四军挺进梅州》,那是一段发生在1929年的革命历史,其中一个重要地点便是梅州学宫。 “红四军挺进梅州,是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当时扩大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的贯彻,对当时广东东江地区、特别是粤东梅州地区土地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江文秀介绍说,1929年1月,由于革命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红军第四军(亦称朱毛红军)下井冈山,相继向赣南、闽西和粤东北梅州地区进军,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局面。而这一举措,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根据史料记载,为了迎接红四军入粤,东江、梅州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应工作,从组织、军事、政治、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调整部署,足以证明对红四军入粤的重视与欢迎。 时至今日,仍能在江北老街看见些许当年的革命标语印记。对于居住在梅城的老一辈,或多或少听说过这段历史。“我小时候,就听我爸爸经常讲起红四军攻占梅城的革命故事。”时常到梅州学宫散步的李叔如是说。 红四军进军梅州,并不是长驱直入,亦不是大部队统一进军的。1929年10月19日,根据中央指示,由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率领3个纵队6000余人,从闽西上杭、武平出发挺进东江。当天,前锋一纵队在林彪率领下抵达梅县松源,在五里桥附近与敌军一个营发生遭遇战,敌军一触即溃。20日,朱德率2000多人从石下坝到松源。21日至22日,二纵队也集结在松源。22日,陈毅和罗欣然等也来到松源。 10月24日晨,红四军抵达蕉岭县城。“红四军从松源出发时制定的计划,是打下蕉岭后经平远进入兴宁、五华,然后到达东江赤色区域。”江文秀翻阅着史料介绍,在蕉岭当天,红四军即侦探得知梅城没有正规部队,只有本县警卫队守城,于是临时改变原计划,转而进攻梅城。 10月25日晨,红四军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分两路从蕉岭出发向梅城挺进。下午,红四军大部队挺进梅县石扇、杨文,4时左右进抵大浪口。随即直捣北门祖庙,抢占了金山顶,控制全城。驻守梅城的敌军,听到红四军进城后不击而溃,逃离梅城。 傍晚,红四军已全部进入梅城,攻占粤东重镇——梅城。当即成立东江革命委员会,颁布署名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陈魁亚、朱子干、陈海云7人为主席团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第177号〉》。 10月25日晚,朱德召集梅县党团负责人会议,指示4项任务。26日晨,梅县县委书记廖白(祝华)偕副书记黄耀寰(日彬)、干部陈任之与赤卫队二三十人,以及东江革命委员会机关进驻梅城孔庙明伦堂。 “红军进城后,立即张贴布告,维持城市秩序,并与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江文秀说,由于红军的政治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做得好,梅城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写李白的一生的作文? 李白,这个千年前的人物,在中国可是家喻户晓。然而,所谓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有几个确切知晓,他那不平凡而曲折的一生? 弱冠之年,李白开始游历中国各地。一路上结交好友,传诗弄文,名声越来越大。盛名之下,竟然连当朝皇帝也听闻他的传奇故事。终于在他40多岁时,唐玄宗李隆基召其入京。 此时大唐王朝国力强大,天宝年,进入了鼎盛时期。他为唐玄宗所谱之曲填词,因此成为这一时期著名“填词人”,也许是词填的好,他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然而,这终究不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经天纬地,做一番大事业。仅是做一名填词人,李白是不会满足的。 也就在这时候,他性格缺点也显露了出来。一生孤傲的李白,竟然让高力士为他脱鞋,杨贵妃亲手为他磨墨。这两个人当时在宫中都是权倾一时,炙手可热之人,怎能不怀恨在心? 于是在各方势力的排挤下,李白就这样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一片锦绣前程,就这样破灭了。 悲愤之余,他写下了《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他想渡过黄河,黄河结了冰,他想登上太行山,却下起了雪。为什么要这么写?当然李白并不是单纯的写景,他这里运用了借代的写作手法,以表明他遭受小人排挤,无法实现他的远大抱负。 他心中苦闷,面对玉盘珍羞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然而,在失望之余,他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人生布满荆棘,充满艰难和苦涩!但李白毕竟是李白,还是乐观的发出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错,人生路上虽布满荆棘,但只要你坚定信念,你就是英雄。 如此,李白继续一边经商,一边周游全国。不久,太平盛世被打破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乱兵席卷整个大唐。如同秋天的叶子,每个人在这种情势下,也很难自主。李白也不例外。他卷入了永王叛乱的洪流中。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李白也被关进了大牢,生死之时,幸亏此时大唐郭子仪把安史叛军击溃,唐肃宗大赦天下,李白幸运地出狱了。 心情之好自然无以复加,他坐上轻舟,一瞬间就可越过万重山,人生重获自由,可今后何去何从呢? 在一个月夜,他在小船上望着天上和水中的明月,竟然分不出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月,他伸出手指尖碰到月,月也随着他的指尖而波动,“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终于再次回到了天上,不再是那位谪仙人。 纵观李白一生,传奇、潇洒,有怀才不遇的忧伤,也有乐观向上的朝气。他好似他的诗一样瑰丽深沉,站在月下,眺望远方,带着诗和歌,浪漫一生。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