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上的英雄小故事,讲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 2025-02-18 17:02:23 0 0 历史英雄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英雄及其故事: - 霍去病:山西临汾人,冠军侯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在二十多岁时就达到了许多武将一生追求的荣誉。他曾率五万骑兵北进两千多里,在漠北之战中大败左贤王,使匈奴远遁,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 林则徐:福建侯官县人,谥号“文忠”。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完成虎门销烟壮举,被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他还研讨新疆史地,绘制边境卡伦地图,在湘江舟晤左宗棠,阐述自己的塞防思想,为左宗棠后来抬棺西征收复新疆奠定了基础。 - 韩世忠:陕西绥德县人,谥号“忠武”。韩世忠在黄天荡以八千军队围困号称十万的金军长达四十八天。他还在大仪镇之战中击败进犯的金、伪齐联军,获南宋所谓“十三处战功”之一。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 - 邓世昌:广东广州人,谥号“壮节公”。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战争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最后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他在临死前说道:“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何求生为!” -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谥号“忠烈”。文天祥在官场数度沉浮,蒙古军大举南侵时,散尽家财招募乡勇组建义军,在江西、广东举兵抗元。他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誓死不屈,以死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容就义。 -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谥号“武毅”。戚继光的军事生涯长达四十余年,前二十年在沿海御倭前线,组建“戚家军”,创造“鸳鸯阵”战术,清剿倭寇,最后平息了倭患;后二十年受张居正举荐镇守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创制车营,抵御鞑靼,保障北疆安全。 -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谥号“武王”,世称“国姓爷”。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亲率二万五千将士、战船数百艘进军台湾,从禾寮港登陆,次年,荷兰总督揆一投降,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 卫青:山西临汾人,谥号“烈”。卫青一生七次出击匈奴,首次出征,就直捣龙城;在河南战役中,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将西汉王朝的北部边防线北推至黄河沿岸。 - 岳飞:河南汤阴县人,谥号“武穆、忠武”。岳飞四次从军,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率领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岳家军”,挥师北伐缔造“连结河朔”之谋,积极与民间义军联络抗金,取得郾城、颍昌大捷。 历史上事实存在的英雄及事例有哪些?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封骠骑将军票姚校尉,冠军侯。现代有毛泽东,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建立了新中国。让破烂不堪,军阀割据,外敌侵华,党派打压的旧中国迎来了新的开始。 抗美援朝对抗联合国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大。 历史上哪些少年担大任 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 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孙策是亲孙坚长子,孙坚娶钱塘吴姓女子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微寿春县)。孙策十余岁时,已广交朋友,颇有名声。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寿春一见,便推诚相待,结为好友。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以便往来,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3.周瑜 周瑜(175-211年)他和孙策是同一年出生的挚友,20岁不到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可谓是少年俊才,英姿勃发。公元208年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一战,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更加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他和孙策一起都是东吴最具有进取心的将领,并且赤壁之战后乘胜又打下了荆州,还准备再进攻益州,可惜是英年早逝。此后的鲁肃、吕蒙、陆逊等先后担当主帅,虽然这些将领也都不是泛泛之辈,但东吴方面就再也没有进取中原之心了。刘备曾经不怀好意的向孙权进言要提防周瑜独大的局面,但孙权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了周瑜极大的信任。 4.李元霸 本名李玄霸, 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后世因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改称为李元霸。 《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载: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也就是说,历史上记载不多,十六岁就死了。 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民族英雄的故事? 明朝嘉靖年间,官府腐败,倭寇、海盗猖獗,屡犯东南沿海,烧杀掠抢,罪恶滔天,闽浙沿海民不聊生。民族危难之际,戚继光奔赴闽浙沿海,掀起了全民抗倭的怒海狂潮。戚继光胸怀报国救民的宏图大志,为实现抗倭大业与贪官污吏周旋,与倭寇、海盗浴血征战。 他身处逆境奋力抗争,深陷绝境不言放弃,结交抗倭英雄谭纶、俞大猷,征服漕帮、悍匪,煅造出一支军纪严明、无往不胜,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戚继光率戚家军纵横东南沿海十余年,研创“鸳鸯阵”,撰写《纪效新书》,不拘一格地灵活运用兵法,谋略、胆识与智慧,在日渐没落的大明王朝,实现了荡平中国海疆倭寇的毕生夙愿。 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付出很多甚至牺牲生命请选择一位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黄继光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初夏时节,在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汉白玉的英雄雕像巍然屹立,“特级英雄黄继光”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1931年,黄继光生于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1951年3月,黄继光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组织培养下,他努力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他在某部第6连当通信员,忠于职守,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所在营10月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三人相继倒了下去,两名战士一死一重伤,黄继光左臂也受了伤。 距敌火力点不到10米时,黄继光用右臂撑住身体,扔出手雷,但是敌机枪只略一停顿。黄继光顽强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敌人射不到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朝战友们看了一眼,接着一挥手,大声喊了一句话。话音全被枪声淹没了,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只见黄继光猛地站起来,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奋力向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为黄继光报仇”,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后,只见黄继光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在他爬向敌人碉堡的来路,拖着一条10多米长的血迹。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遗体安息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