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故事感想怎么写(古代历史故事感想怎么写三年级) 2024-12-17 21:50:33 0 0 历史名胜古迹的感想? 在名胜古迹,人会感受到自身与历史的联系,不再是一个漂浮不定无所依凭的孤独而短暂的个体,而是站在时间之河的某个节点上,与过去的人物、故事相连,超越自身寿命的限制跳出自我这一渺小存在,领悟到整个人类、自然的连续性。 了解历史究竟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历史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经过一定的加工整理提炼,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了解历史可以为我们当代人的生活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可以避免错误的一再发生,有助于推进事情的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他要求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读些历史以便增加智慧。由此可见,了解历史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是经由一代又一代的王朝更迭和变迁,那些你死我活的较量,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生活轨迹,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中我们感受到残酷、冷漠、温暖、热情。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让我们敬佩的人很多,让我们震撼的事更是不计其数。比如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到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凭借自己的非凡实力从金字塔的最底端走向顶端,这样的人很难找出第二个,崇敬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再如明熹宗朱由校,一个木匠皇帝、文盲皇帝,他在位期间两眼一闭两手一甩当个摆设,这就让我们知道魏忠贤和客氏专权的朝廷必然残酷黑暗,必将加速明王朝的灭亡。至此我们也会知道勤政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诸臣误我”并不全是推卸责任,实属无奈,宁死不屈的崇祯只能以在煤山上吊殉国来结束自己的一生。了解历史,让我们明白历史事件、人物其中的来龙去脉、褒贬好坏,让我们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 中国的古代科技起步早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曾经达到的高度,也非现时所能想象。但却最终衰落。及至今日,但凡说新科技和创新,几乎唯国外论。几乎唯洋人论。痛需思痛。凡事皆有源头。中国科技发展史几乎可以认为是一部悲剧史。每当你在历史书上看到一个伟大前人留下的辉煌,势必让你对今时今日科技的落后而感到耻辱。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此悲剧? 在下以为是源自于科技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不匹配。而最终使中华文明的科技之光最终归于暗灭。中华文明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始终都没有协调过。所以我们在看历史书时才会发现这样那样的不和谐与矛盾。往往,某年月日中华某位伟大发明家发明了什么,则此新发明创造最终都归于官办,用于皇家。皇家则谨守中华文化的精髓-----所谓国之利器不示于人-----将所有的创新加以雪藏。待到一代帝王被打倒,或是仅凭皇家已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国之利器才示于人。而此时,所谓的利器除了在艺术方面得以发扬发展,在工艺方面往往又要受到官办经营的更多限制。于是技术与科研的进一步创新就止于此了。所以中国人发明的了火药,也能制造火铳,但是火枪的发展绝无法超越西方。而火药流入民间,最终也只能成为各种烟花爆竹的创作要素,而不是富国强兵的前提条件。 即使今日也是如此。科技的发展需与当时的文化,当时的政体,当时的社会环境完全统一才能形成最大的生产力。否之,则只能形成茶余饭后的消遣玩意。无法对民族腾飞,社会进步产生助力。英格兰借助纺织工艺的提升而一跃成为工业革命的引领者世界霸主,中国本掌握着世界武器发展史的命脉却最终成为了鞭炮礼花的第一生产国。这并非简单的国人不知上进,或祖宗的好逸恶劳。而是政体、文化、科研载体多个无法改变的历史环境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吾人为之兴叹,吾人亦为之感慨。虽时至今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已有三十余年,而真正能与之匹配的政体,文化等诸多配件吾人又能从何而得?乃何,乃何~!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