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三哭的历史故事-曹丕三哭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曹丕三哭夺先机的主要内容?

曹操的三个儿子中,曹植文采出众,曹彰擅长带兵,曹丕则没有自己的特长。但是他却毫不费力地击败二人,坐上太子的宝座。其缘故,后来被人总结为“曹丕三哭”,每一次都哭得有特点、有寓意,就是这三哭使曹操对其另眼相看,最终以太子之位许之。

  一哭

  汉代末年,三国纷争,常年征战。一日,曹操带领大军出征,三个儿子前来送行,曹植在随行谋士的暗示下,来到曹操的马前说,父王就要外出征战了,儿子不能伴随左右,为了预祝父王凯旋,我特意作了一首诗。接着,曹植开始朗诵自己在前一天夜里创作的诗词。果然,气势磅礴,很大气。众人听完齐声喝彩,曹操很是受用,当即夸奖曹植诗作得好。曹彰也不甘落后,上前请示要求和曹操一起外出征战。大家看到曹彰早已披盔上甲,一副誓死追随的样子,纷纷出言赞扬,曹操当即表示同意。这时候,不远处传来一阵哭声,众人一看,那不是曹丕吗?曹操就让人将曹丕叫来问其故,曹丕泪流满面说,父王就要出发了,这一去少则三五月,多则一年,父王不在时,谁来教诲我啊?而且今后很长时间不能和父王共享天伦之乐,因此很是伤心。曹操一听深受感染,不禁也流下了眼泪,并且好言安慰曹丕。

  这一哭哭得真是时候,在零成本下就虏获了曹操的心。

  二哭

  曹操的三个儿子时刻都在寻找机会想表现自己。曹操喜欢诗词,曹植就经常与之交流,曹彰则利用自己高强的武艺和曹操切磋。那曹丕怎么办呢?这时候,有人在曹操面前告发曹丕,说他不读书,还经常日睡三竿。曹操颇为生气,一天早上,他到曹丕府上暗访,却看到曹丕正拿着书本在院子内看书。曹操颇为疑惑。了解了曹操的意图之后,曹丕顿时大哭,说,父王,我是您的儿子,别人说什么您就信什么,您这么不了解我,我真是很痛苦啊!曹操一听认为很有道理,就安慰曹丕,并表示以后将经常召见了解其生活情况。其实,那个告密者是曹丕自己派去的。

  这一哭将曹丕拉到了和曹植、曹彰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

  三哭

  曹操想确立太子的消息传出以后,群臣认为曹植和曹彰的机会比较大,于是纷纷投靠到他们门下,形成了两大阵营。曹丕身边则鲜有人来献计献策。而曹植和曹彰也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曹丕什么也没有准备,而是跑到曹操面前痛哭流涕。曹操非常不解,就问,别人都在为争夺太子位置进行准备,你却为何跑到我这里哭泣啊?曹丕说,父王,我对太子的位置不像他们那么感兴趣,而是为了你和国家感到难过啊!曹操感到不解,就问,这话怎么说啊?曹丕说,父王要立太子,说明父王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在为自己以后的事做准备了,可是父王不在了以后,我们这个国家靠谁来治理啊!我们怎么能担负起这么大重担啊?

  曹丕一席话说得曹操老泪纵横,更觉得曹丕的可贵了,一来在别人都为太子位置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曹丕却能反过来想到我的'身体,说明他重情重义;二来他想到了我离开人世后这个国家如何治理,说明他有政治远见。

  就这样,曹丕在争夺太子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他靠拢,并促使他最终登上太子的宝座。

曹丕三哭夺先机的意思?

曹丕的第一哭是为了哀悼夏侯渊的战死,表现出他对部下的悲痛之情。第二哭是为了表达对汉中失去的惋惜,暗示自己愿意用眼泪来弥补这个损失。第三哭则是为了唤起士气,表示自己决心夺回汉中,为父亲曹操报仇。

通过这“三哭”,曹丕成功地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使得曹军重振旗鼓,最终夺回了汉中。这个故事传达了在战争中,领导者的智慧和策略对于战局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也展现了曹丕作为一个统治者的才智和手腕。

曹丕三哭的历史故事-曹丕三哭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没有三哭 一哭占荆州 二哭出仁义 三哭当皇帝 四哭扼诸葛

一、刘备第一哭,虽然是无赖之举,但却有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占荆州为己有,却伪装一副可怜相。

二、在第二哭中,刘备是哭关羽还是哭他自己,只有他本人知道。不过,他这一哭,却哭出了“义”的形象来。

三、刘备的第三哭,正应证了老百姓说的那句话:“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四、至于第四哭,刘备哭了半天,才说出了真话,他显然是怕自己死后,诸葛亮效曹丕自立帝位,那么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基业岂不付之东流。于是先用哭来打动诸葛亮,再当众人面说出自己所担心事,看诸葛亮如何收场。

曹丕听了曹植的七步诗后,为什么泪流满面?

曹丕准备为难曹植,所以就出了这个难题,当他回答不了就要杀了他.但是曹植七步成诗,并且诗中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曹丕联想到兄弟情义,这和自己一心想要谋害弟弟的行为形成对比,良知的发现让他在权力面前流下了眼泪.

曹操曾在华容道三笑一哭,每次分别引出了谁?

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

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

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