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哪些关于民国的故事
1:邹韬奋精神
1943年春开始,邹韬奋被发现的右耳慢性中耳炎症日益严重,经医生详细诊断,确定为癌症。当年5月进行手术。关于术后情况,医生并不乐观。此后虽做镭锭治疗,但病痛一直折磨着韬奋,剧烈时他面部肌肉都会牵动,并且掉泪。胡愈之回忆道,有一次他们几位朋友去医院看望韬奋,彼此正交谈着,忽然就见韬奋脸上出现痛苦表情,并吃力地安慰朋友们说,我又要痛了,你们不要害怕。接着嘴里发出“哎哎”的呻吟,随即就见他眼泪夺眶而出。
邹韬奋不想让朋友们为他担心,边忍着剧痛,边安慰大家说,“我的眼泪并不是懦弱的表示,也不是悲观,我对于任何事情从来不悲观。只是痛到最最痛苦的时候,用眼泪来和病痛斗争!”韬奋说他“从来不悲观”绝非虚言,即使在有时不得不用麻醉剂止痛的情况下,他仍对前来看望他的同事说,希望病愈后再和大家继续努力二三十年,他还想完成三件事:第一,恢复生活书店;第二,为失学青年办一个图书馆;第三,办一份日报。
2:徐特立勤俭
徐特立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1937年抗战爆发后,徐特立以八路军驻湘代表身份从延安返回长沙,一时城内轰动,每日前来拜访探望者数以百计,其中不少还是亲朋故旧。徐特立热情地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终日长谈,不过为节省办公经费,只招待茶水而从不请人吃饭。
两年后他离开长沙时统计,只是会见法国记者时请过一顿便饭,共花了5块钱招待费。当时,长沙城内国民党高官衣装笔挺,出入乘车。徐特立却终日身穿八路军粗布军装,撑一把雨伞,徒步在城中奔走,不识者多以为是军中老伙夫。
3:鲁迅助人
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鲁迅很为难的情况下找到郁达夫说实在没办法,须请一家书店报馆名义上请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鲁迅自己拿出,由达夫转交给书店报馆作为月薪发给他。鲁迅对青年的提携帮助程度可见一斑。
4:文天祥就义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5:于谦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扩展资料:
具有这种松树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啊!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
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松树的风格
二、几则关于孙中山的小故事。
1、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2、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3、孙中山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孙中山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点水部首,贬称其为孙汶。“汶汶”一词,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解此文的人,或说“汶汶,犹昏暗不明也”,或说“蒙垢尘也”,或说“玷污也”。
4、孙中山临终前十七天,即1925年2月24日,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预立了三份遗嘱,这三份遗嘱是《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
孙中山口授遗嘱时,在场的宋子文、孙科、孔祥熙、邵元冲、吴敬恒、戴恩赛、何香凝、邹鲁、戴季陶等人都作为证明人在遗嘱上签了字。
孙中山本来也要签字的,但是,因为听见宋庆龄在邻室悲泣,他不忍心让宋庆龄伤心,这天就没在遗嘱上签字。直到3月11日凌晨一时,他自知在世不久,才在遗嘱上补签上自己的名字。
5、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乘军舰往福建视察。舰泊马尾,这时孙中山发现,聚集一起欢迎他的许多小船,大都悬挂着纸旗和布条,称他“万岁”。
孙中山不悦,对孙道仁说:“万岁一词,是封建帝王要臣民这样称呼他的,我们为了反抗这个'万岁’,许多革命同志抛头颅、洒热血。如果我接受这个称呼,对得起先烈吗?”
他要求撤掉这些纸旗和布条,否则决不登岸。孙道仁慌忙传达,所有小船也赶紧照办了。孙中山这才欣然换船上岸。
三、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小故事
1、“乾隆原来是这样的皇帝”
乾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骄傲的皇帝,自称“十全老人”。
中国传统上讲,皇帝是政治权威,而思想和理论权威是孔子,由士大夫负责阐释。
可到了乾隆时,他认为士大夫没有资格阐释经典,他要自己搞。
然后一群士大夫拍马屁,说皇上圣明,皇上说的对。
乾隆自认为是文学巨匠,一生作诗41863首,接近《全唐诗》总数。
(2200多位作者48000多首诗),但没有一首被后人记住或传诵…
曾多次下江南和去北方打猎,四处游山玩水。
由于乾隆太骄傲奢华,在位末期国库亏空厉害。
所以后面的继任者比如嘉庆皇帝马上变得很节俭,哪里也不去,花一分钱都不乐意。
道光皇帝更是带头穿补丁衣服。
2、
“鸦片战争应该叫茶叶战争”
在中西方有商务往来后,英国人在一百多年里,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就是茶叶,茶叶在英国从最早的奢侈品逐渐普及到劳苦大众,最后全民都要喝下午茶,甚至必须喝下午茶,一到下午全英国的人都会停止工作去喝茶。
英国人买茶叶越来越多,但是通商的地方只有广州,而且茶叶质量越来越差,中国人一开始老老实实卖茶叶,后来往茶里掺泥土和沙子,搞得英国人苦不堪言,甚至英国专门发展出一种茶具叫“箩”,用来筛茶叶里的泥土和沙子,要不就没法喝,必须要有一道洗茶的程序。
可中国对英国的商品没什么太大的需求,这样就形成了严重的贸易逆差。
于是英国人想到了鸦片,虽然这种东西在印度和缅甸一直都有,当地人用来治病、提神,不过鸦片这东西吸食极容易上瘾,于是就把这东西输入中国。
慢慢在中国发展出一整套关于抽食鸦片的文化。
抽鸦片在当时是一种显得很有逼格的事,于是大家都开始吸。
很快进口鸦片所支付的白银就把出口茶叶的利润抵掉了。
而中国当时的货币体系是银本位,所有的东西都以白银结算,白银总量一旦少了,货币体系就麻烦了,银贵了,铜钱就会贬值,日常生活使用的铜钱较多,后果就造成了物价飞涨。
清***一下就慌了,这是引发禁烟的首要原因。
而且当时大量的士兵和官员都在吸食鸦片,战斗力下降严重,有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开始主张禁烟了。
当时朝廷有两个禁烟派别:严禁派和弛禁派。
驰禁派认为一下子禁不了,干脆想别的招,比如说自己种?
可人家输入的是鸦片膏,没有种子,鸦片是罂粟种制成的,罂粟是一种花,需要种下种子,开花,结骨朵,骨朵割开,流下汁水,集中起来放置变黑就成了鸦片。
要自己种鸦片,想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短期也解决不了问题。
于是道光倾向于严禁派的观点。
后来道光帝选中了林则徐负责禁烟,之后发生的事情不多说,大家应该都知道。
3、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共干过两件轰动世界的事:
一是给日本人当傀儡,成了日本人的走狗;二是答应淑妃文绣的离婚要求。
妃子向皇帝提出离婚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因为老祖宗没这个规矩,也不容许。
结果还是答应她了,在她请求离婚的信上签了字。
成为中国历史上皇帝离婚第一案!
那是1931年8月下旬的一天,太监匆匆进来,面有难色地从袖筒中取出一封信,呈交于我。
我打开一看,大吃一惊,良久未说话。
原来,是淑妃开诚布公地向我提出离婚。
第二天,我从宫中出来,太监递给我一张《国强报》。
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报道说:“淑妃文绣不堪皇帝虐待、太监威逼,自杀未遂,设计逃出。
聘请律师离婚。
这是数千年来皇宫中破天荒的一次妃子革命。”
此事公开后,社会一片哗然。
如今回想起来,我对文绣也是有愧的。
她从14岁入宫以来,我未能与她过一次夫妻生活,加上婉容对她的虐待和谩骂,我又视而不见,不加制止,文绣不知哭过多少次,流过多少泪。
我本来想与她和好,向她赔不是。
可是,已经晚了。
她已请好律师,接受了采访,家丑已经外扬!不久,我从律师手中看到她写的又一封信,内中写道:
“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衾独抱,悲泪暗流,备受虐待,不堪忍受。
今兹要求分居。
溥应于每月若干日前往一次,实行同居……否则,离婚……”
她的要求条件是我无法答应的。
我将此事交给一些大臣商议,都无良策。
婉容得知此事后,火上浇油,极力主张尽快答应与文绣离婚。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又目睹当时国家形势的危局,心中想,反正我这个皇帝做得窝囊,就违心地允诺了文绣的离婚要求。
4、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
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
“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恩来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
”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恩来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
周恩来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5、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