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宰相故事,历史有名宰相

宰相和车夫寓言故事?

《史记》有个故事说,齐国的宰相晏子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整天给宰相驾车很风光。晏子的个子矮矮的,相貌也不是那么出众,天天坐在后面的车棚里,谁也看不见,而那个车夫始终坐在前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非常傲慢。


有一天车夫回家,看见夫人收拾东西要回娘家。他很疑惑地问为什么,夫人说:“我觉得和你在一起特别丢人,很耻辱!”


“我现在给齐宰相'开车’,你不觉得光荣吗?”


“你一点学问都没有,却傲气冲天、趾高气扬,宰相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一点也不炫耀自己。令人遗憾的是,你整天跟那么好的人在一起,却越来越傲慢,根本得不到任何学问和功德。”


后来晏婴跟这个车夫说,你有这样一个夫人,就冲你有这个夫人我就应该给你一个更好的职位,反而提拔了这个车夫。


智慧小语:如果只求自己高高在上,凌驾于他人,那么来世一定会变成卑劣之人,甚至堕落恶趣。反之,假如将高位让于他人,自己情愿居于卑位,那么,乃至生生世世都会在人天善趣中备受恭敬。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才华、智慧、财产、能力等方面,可能有高低之别,但自己应该谦虚恭敬地看待别人。

张齐贤北宋宰相张齐贤的故事张齐贤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张齐贤的轶事典故如下:  

1、张齐贤的“三问”

有一次,张齐贤在官场上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他非常生气,于是就找到了传言的人,问他:“你说的话是真的吗?”那个人回答:“不是。”张齐贤又问:“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那个人回答:“因为我听到别人说了。”张齐贤又问:“那你为什么要相信别人的话?”那个人无言以对,只好低头认错。

2、张齐贤的“三问”(续)

有一次,张齐贤听说有人在官场上说他的坏话,于是就找到了那个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说我坏话?”那个人回答:“因为我听到别人说了。”张齐贤又问:“那你为什么要相信别人的话?”那个人回答:“因为我认为他说的是真的。”张齐贤又问:“那你为什么不来问问我是不是真的?”那个人无言以对,只好低头认错。

3、张齐贤的“三问”(再续)

有一次,张齐贤听说有人在官场上说他的坏话,于是就找到了那个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说我坏话?”那个人回答:“因为我听到别人说了。”张齐贤又问:“那你为什么要相信别人的话?”那个人回答:“因为我认为他说的是真的。”张齐贤又问:“那你为什么不来问问我是不是真的?”那个人回答:“因为我怕得罪你。”张齐贤听了,笑了笑,说:“你既然怕得罪我,为什么还要说我坏话呢?”

4、张齐贤的“三问”(终)

有一次,张齐贤听说有人在官场上说他的坏话,于是就找到了那个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说我坏话?”那个人回答:“因为我听到别人说了。”张齐贤又问:“那你为什么要相信别人的话?”那个人回答:“因为我认为他说的是真的。”张齐贤又问:“那你为什么不来问问我是不是真的?”那个人回答:“因为我怕得罪你。”张齐贤听了,笑了笑,说:“你既然怕得罪我,为什么不来问问我是不是真的呢?我不会因为你问我问题而得罪你的。”

5、张齐贤的“三问”(外传)

有一次,张齐贤听说有人在官场上说他的坏话,于是就找到了那个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说我坏话?”那个人回答:“因为我听到别人说了。”张齐贤又问:“那你为什么要相信别人的话?”那个人回答:“因为我认为他说的是真的

宰相沉船的故事?

唐朝李世民继位之初,对朝廷政务不是特别了解,一日,秦州的参将卢承庆来长安汇报西北的军情,李世民正好和房玄龄探讨百姓户口的问题,卢承庆自幼熟读史书,对此事熟稔,他从尧舜禹时期,一直介绍到隋朝的户口政策,一口气把户口策略说的清晰明了,李世民和房玄龄大为惊讶,认为此人是个奇才,由于当时他在军中,先调他为兵部侍郎。

唐高宗时期,他先后因人诬陷被贬两次,但后来又被召回,因出使突厥有功,加上长孙无忌倒台,他被唐高宗任命为宰相。当时他主管吏部,年终吏部要对官员进行考评,这个考评对地方官来说非常重要,关乎到次年的政治前途。

有一年,河西走廊发生战事,急从钱塘(今杭州)调一批粮食,原计划从大运河经水路先运到洛阳,再从洛阳西运。因为并不催的痕迹,粮船装的较满,又遇上大风,船直接翻了,军粮全部倒入水中,损失惨重。正值年底,吏部给官员考评,卢承庆给了运粮官一个差评。

可是听人说此运粮官非常淡定,得到评语后没有半点抱怨,依旧勤勤恳恳,卢承庆想:此人一定知错能改,不能因为我一句考评影响了他的政治前途。于是给他改成中评。派人打听,运粮官得到修改后的评语,也没有半点欣喜,工作还是依旧勤勉。卢承庆觉得此人胸襟非常人可比,宠辱不惊,他向兵部详细调查,得知翻船的原因主要在于风大,也不是运粮官的责任,于是他蓝笔一改,把评语改成了“好评”,此运粮官得到最后的评时,还是没有欣喜,卢承庆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对此人更多的照顾。

由于时代久远,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个运粮官的名字,但是卢承庆作为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被《新唐书》记录下来。卢承庆75岁时任刑部尚书,因为年龄太大,工作效率低下,他请求告老还乡,被唐高宗准允,第二年,他病死在家中,死前对子女说,葬礼从简,只用穿自己身上的衣服即可,不用另外陪葬衣物,墓碑只需要写生卒年月,不需要吹嘘自己的功绩。一代宰相,此行可赞!

12岁宰相甘罗的故事?

传说甘罗从小聪明过人,啥事都难不住他,十二岁被封为秦国宰相

一天,秦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甘罗说:“别人都说啥事都难不住你,不知真假。现在就出个题考考你:让文武百官中不管是谁,随便说一句真话,随便说一句假话,你用一个字把这两句话连起来,变成一句假话。你看怎么样?”甘罗说:“试试吧。”甘罗一答应,就听文武百官中一个人说:“万岁坐在龙座上。”这是一句真活。接着又一个人说:“老鼠捉猫。”这是一句假话。

两句话一真一假,又互不相干,用个什么字能把主两句话连起来,变成一句假话呢?文武百官们,有的在想用个哪个字来连;有的瞪眼看着甘罗。甘罗听了,向秦王施个礼说:“万岁坐在龙座上看老鼠捉猫。”用个“看”字把两句话连了起来,变成了一句假话。

秦王一听很高兴,又说:“还是这两句话,你能不能再用一个字把两句话连起来,变成一句真话呢?”甘罗答声“遵命”,接着就说:“万岁坐在龙座上讲老鼠捉猫。”用个“讲”字把两句话连了起来,变成了一句真话。

秦王听罢大喜,笑着说:“甘爱卿年少オ高,名不虛传!”文武百官齐声称赞,口服心服。

勤俭丞相公孙弘的故事读后感?

历史上著名的宰相故事,历史有名宰相

汲黯向汉武帝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优厚,却衣食朴素,睡觉也只盖普通的棉被。其实,他是故意这样来沽名钓誉,目的为了骗取清廉简朴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奏是否属实?”

公孙弘回答:“汲黯说得一点也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的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庭指责我,自然是我的不对。我位列三公而生活如同小吏一般,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幸而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才能听到对我如此的批评。”

汉武帝听到公孙弘的这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大道理: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不但不辩解,且全部承认。这便是他高人一筹的智慧。很多时候面对别人有意的指责或诬陷时,我们并不需要辩解,这时只会越辩越乱,甚至起到负面效应,最后让事情更加复杂。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