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诚信故事简要-历史人物的诚信故事简要概括

有关古代诚信的故事?

一、商鞅变法时,为了建立信誉,使出了立木为信的策略。

商鞅关于秦国变法的法令在拟好之后却并不急于公布,因为他担心秦国民众会不相信自己。

为了提高法令对人民的可信度同时也为了建立自己的信誉,商鞅在公开法令之前在秦国国都的南门外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同时,商鞅命人贴出告示,向城中的百姓宣称:只要谁能将南门外的这根木头搬到集市的北门,他就给其10两黄金。

商鞅帖出的告示成功的吸引了城中百姓的注意,然而大家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并没有人上前搬木头。因为,大家都不太相信商鞅会真的给出十两黄金的天价报酬!!

见没人行动,于是商鞅更换了告示并增加了筹码:谁要是能将南门外的木头搬运至北门,就给予他五十两黄金!!

终于,有一个人壮着胆子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把木头搬到了北门。这时商鞅如约支付了他五十两黄金!!

周围的人看到商鞅诚信的遵守约定之后,都叹气后悔,后悔自己没有早点站出来搬木头!

就在这时,商鞅见自己建立信誉的目的达到,于是当场公开了自己早就拟好的变法法令。

二、一个关于诚信反面教材的故事:烽火戏诸侯。

荒淫无道的昏君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褒姒虽然生得极为美丽但同时她也冷若冰霜,褒姒自从入宫以后一次都没有笑过!!

荒淫的周幽王为了博取自己喜欢的美人褒姒一笑,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

最后,周幽王竟然听信了佞臣虢石父荒唐的意见:无故点起了镐京附近二十多座烽火台!!

烽火作为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周幽王点起的烽火成功的骗来了各路诸侯勤王的大军。各路诸侯勤王大军得知被骗,无奈白跑一趟的窘样也成功逗引了褒姒的发笑。

历史人物的诚信故事简要-历史人物的诚信故事简要概括

三、曾子以身传教,为儿子杀猪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所讲述的是我国春秋末年思想家曾子对于自己儿子以身传教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他儿子得知之后就哭着要跟母亲一起去集市。

曾子的妻子为了将儿子安抚在家中,于是她对儿子说:“你乖乖的回家,等我从集市上回来后就杀猪给你吃”。

后来,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见状拿起刀就准备杀猪!妻子急忙阻拦说道:“我那是遍小孩子的,你怎么能当真去杀猪呢?”

曾子说道:“绝不能因为孩子小不懂事就欺骗他,小孩子不懂事是会受父母影响的,他们只会照着父母的样子有样学样,听从父母的教导。你如果欺骗他,那么他就会从你这里学会骗人!再说,做父母的欺骗孩子,父母在孩子心中将不再可信,这样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

曾子说罢二话不说就打猪给杀了。

关于诚信的历史名人?

有关诚信的历史名人有:季布、李苦禅、商鞅、林肯、宋庆龄等。

1、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2、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3、商鞅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4、林肯

林肯早年当过水手。1831年6月的一天,他和几位水手来到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他们看到,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铐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

奴隶主们像在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奴隶,有时还走上前摸摸奴隶的胳膊,拍拍奴隶的大腿,看奴隶是不是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年轻的林肯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我有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1860年,林肯五十一岁时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获胜,当上了美国总统。他真的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同时他也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5、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古代上诚信的故事?

古代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管仲传》: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名臣,他在处理政务和社会事务时,一直秉持着诚信为本的原则,与人为善,不欺压百姓。他曾经说过:“君子贵以言为信,而后行。”说明了言出必行的诚信精神。

2. 《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其中信指的是诚信。孟子讲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在河边捡到了一块玉,他把玉拿到当地官府,说这块玉是他捡到的,希望有人认领。官府经过调查后,最终把玉归还给了真正的失主。这个人的行为展示了他的诚信品质。

3. 《左传》: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叫做郤缺,他曾经在一次比试中,因为对手的弓弦断了,就主动把自己的弓弦送给了对手,最终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扬。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诚信不仅是遵守规则和法律,更是一种人格魅力和道德追求。

这些古代上关于诚信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传统,强调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人们应当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积极践行诚信,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