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历史故事,有关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一、历史武则天真实的一生详细

说到武则天相比大家应该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是真的厉害,但是武则天不管什么时候都会被人述说,有人佩服,有人则唾骂,反正女皇的一生都是这样的,争议不断,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看看武则天的一生,看看她的传奇人生是什么样的吧!

1、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2、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3、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

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4、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5、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

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6、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这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她这一生背负了太多的责任、荣辱,有人说她是杀人如麻的暴君。有人说她是不择手段的女帝,但所有的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二、有关武则天的历史小故事(含50字,200字)

说到这个武则天也还是有太多的这个故事可言了,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也毕竟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了,那么也有人要问了,如果要好好的了解这个武则天,那怕是一天两天说不清楚的,所以我们就不妨从相关的小故事来了解了解这个武则天的历史了,看看这个武则天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呀!

1、赤心石

武则天好祥瑞、图吉利,天下百姓为求恩赏,绞尽脑汁投其所好。有一次,东都洛阳的一个百姓在洛河滩上看到一块石头,不经意间将石头击成两半,发现这块石头的中心是红色的。他赶忙将这块石头献给武则天,并介绍说:这块石头有一颗忠于皇上的红心。武则天一听大为高兴。这时,大臣李昭德提醒武则天说:这块石头有忠于皇上的一颗红心,难道其他石头都要造反吗?武则天虽有所觉悟,仍不怪罪献石的人。

2、智短汉

武则天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她称帝以后,下令禁止人为屠杀动物。有一次,武则天派御史娄师德外出办事。娄师德在一家饭馆就餐,厨师上了一道肉菜。娄师德问:天下禁止杀牲,怎么还会有肉?厨师说:豺狼咬死了羊,只好取肉享用。娄师德说:这个豺真懂事,见了我这样的大官就去咬羊,正好给我解馋。

过一会,厨师又上了一条鱼。娄师德又问鱼从何来,厨师回答说:鱼也是被豺狼咬死的。娄师德听后训斥厨师说:智短(弱智,愚笨),豺狼不会潜水,自然不会咬死鱼,为什么不说是水獭呢?

这件事后来被人反映到武则天那里,她一笑置之。

3、吉凶不预

朝中拾遗张德家添了一个男孩,心中很高兴。为了表示庆贺,就偷偷地宰了一只羊招待前来贺喜的同事。

张德的同事,职位稍低的杜肃受招待时,偷偷将一块肉藏到怀里。离开张家以后,他立即上表武则天,检举揭发张德违犯屠宰的禁令,要求将他治罪。

第二天上朝,武则天见到张德,就问道:听说你添了个男孩,很为你高兴。但是,你招待大家的羊肉是从何而来?张德一听,知道被人告发,赶紧叩头请罪。

不料武则天笑道:朕严禁屠宰杀牲,但有红白喜事的人家不在此禁,所以朕也不会怪罪你。只是劝你一句。从今以后再招待同事,也应见人下菜碟。同时,将杜肃告发他的奏折让张德观看。

朝中大臣听了,都盛赞太后英明。杜肃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羞惭。

4、免打刘缅

武则天如意年间,朝廷颁布的禁屠令很严格,并由铁面无私的御史彭先觉负责巡察东都洛阳,查处违背禁令的人。

有一天,在东都定鼎门处,翻了一辆运草的车,正好暴露出藏在草中的两头被宰杀的羊。负责守卫定鼎门的守门官赶紧报告给彭御史。彭御史觉得问题严重,调查后认为负责执法的合宫尉刘缅失职。因此,彭御史就上奏女皇说:刘缅负责执法而没有发现这两只羊,应予以杖责。这两只羊没收,羊肉送到南衙供办公的大臣们食用。刘缅也觉得自己失职,便穿了几条新裤子,等着去接受杖责。

第二天,女皇在奏折中批示说:御史彭先觉建议杖责刘缅,不必执行,将羊肉赏给刘缅吃掉,算是压惊。

诏令一出,满朝文武都举手称快,彭御史则有点难为情。后来有人评论说,女皇做事,往往会大快人心,真不愧为圣主明君。

5、武后怕猫

传说武则天施展手段取得皇后地位以后,原来的王皇后和萧妃被囚于冷宫中。这冷宫全部密封了起来,只在墙壁上留有一个孔,用来传送饭食。高宗虽然废了王皇后和萧妃,对她们仍然念念不忘,有一次他偷偷地跑去看望她们两人,王皇后对高宗说:若是皇上还念旧情,使我们两人能重见天日,那就求皇上把这座院子取名为回院。

谁知高宗皇帝的这次会见不但没有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反使她们惹下杀身之祸。已经权柄在握的武则天怎能容忍王,萧复出,危及自己的地位呢?因此,当武后知道高宗皇帝探望冷宫后,大为震怒。她瞒着皇帝传令将王、萧二人杖责一百,并残酷地砍去手足,扔入酒瓮中。没几天,王、萧二人就命赴黄泉了。萧淑妃死前一直咒骂武则天,说道:阿武妖狐,这样凶残地置我们于死地。愿我以后转世为猫,阿武转世为鼠,我世世代代。咬断她的喉咙。萧淑妃的诅咒,使武则天心惊肉跳。从此以后,她总是在梦中看见王、萧的鬼魂出来作祟,她们就像死时那样恐怖。武则天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就劝高宗皇上移居东都洛阳,终生不归长安。

从此,武后一见到猫就担惊受怕,她在洛阳期间,严禁宫中养猫。

6、天后好谄

武则天在朝廷中地位日渐巩固后,在宫中与高宗皇帝并称二圣,被高宗皇帝封为天后。也许是女人的天性使然,她特别爱听好听话,于是就有好事之徒想方设法讨好她。

有一次,襄州人胡延庆用朱砂调漆,在一只大乌龟的.腹部写着天子万万年,以此冒充天生神物进呈朝廷。一个叫李昭德的大臣指斥其伪,用刀将那几个字一刮而尽,并要求将骗子胡延庆交付司法机关治罪。武则天听了汇报后说:天子万万年也不是什么坏心眼呀!传令不予追究。

有一次,一个叫朱前疑的郎中上书武则天说:臣前日在梦中见到陛下统治天下达八百年。武则天看到很高兴,立刻传令授予他一个拾遗的官职。

有一年冬天,刑部监狱的死刑犯将被处死。这些死囚们设法在监狱的墙内外各造了几个巨人的脚印,长达五尺。到三更半夜,这群犯人同声大叫,监狱官前去查问,死囚们说:刚才有圣人现身,身长三丈,面色金黄。这个圣人对我们说你们的死罪是被冤枉的,但不必担忧,皇上圣明,马上就要大赦天下。这件离奇的事马上被人报告给武则天。武则天立即传令禁军持火把照亮地上,仔细观察,发现确有几个巨人的脚印。因此认为天意如此,便大赦天下,赦免了死囚们,并改元为大足元年。

三、有关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一、当王天下

1、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

2、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

二、创字改名

1、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韩国,甚至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

2、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_”(zhào)。_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_”,取“双目当空”之意。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三、宠幸男宠

1、《旧唐书》中记载的较为有名的武则天的面首(男宠)有薛怀义、沈南_、张易之、张昌宗等,他们都是相貌英俊、体格健壮的男人,能够满足武则天的欲望。

2、武则天的男宠数量很多,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成立了控鹤监。久视元年初,她又将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管理,俨然成为历代皇帝的“三宫六院”,张氏兄弟就像是东西宫的“皇后”、“贵妃”,成为武则天“妃嫔”的总管。

扩展资料:

1、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武_(xu),后改名武_(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2、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_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3、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