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一、诸葛亮有过哪些经典的历史故事

诸葛亮的经典历史故事简短有:

1、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时,周瑜让诸葛亮立下三天赶造十万支箭的军令状,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还叮嘱不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

第三天四更时,天还没亮就大雾漫天,诸葛亮的船已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把场面搞得像进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敢出动,便下令放箭。一会儿,诸葛亮的船上就插满了箭,当曹操醒悟过来时诸葛亮已顺风顺水驶出二十多里了。周瑜听了借箭经过,自叹不如。

2、孔明择妇:

荆州名士黄承彦听闻诸葛亮想要结婚,就去找诸葛亮对他说:“听说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虽头发黄、皮肤黑,但是其才华可与你相配。”

于是诸葛亮便答应了这门亲事,迎娶黄承彦之女为妻。诸葛亮娶丑妻的事情遭受到了当时人的嘲笑,并因此流传说一句谚语,叫作:“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3、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用空城计巧退司马懿之后,弃斜谷西城县及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急返汉中,检点军马,忽报马谡、王平偕高翔、魏延返回。诸葛亮先唤王平入帐,责其失事,王平细述马谡愎[bì]谏不听,己分兵图救不果而败,亮遂量失责罚。

再传马谡入帐,诸葛亮怒诘,马谡深自引咎,俯首甘受军法,惟求照应八旬老母。诸葛亮即令绑斩,复又唤回,以好言慰之。诸葛亮既爱其才,又有恻隐之心,虽正军法,而挥泪不已。

4、空城计: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失了街亭之后,司马懿带领大兵来攻打诸葛亮驻扎的西城。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兵将,只得以空城为计,大开城门故弄玄虚。司马懿到了一看,唯恐内有埋伏,因而撤兵离去。

5、七擒孟获:

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二、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和广为人知的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等。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才华,也体现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三顾茅庐讲述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上山拜访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刘备的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决定出山相助。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谦虚和谨慎,也体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和礼贤下士的品质。

其次,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故事。当时,周瑜对诸葛亮心生嫉妒,想要陷害他,于是就给诸葛亮出了一个难题: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智,利用草船和天气条件,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让周瑜对他刮目相看。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胆识,也体现了他对天文地理的深刻理解。

再来说七擒孟获。这个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南征的过程中。当时,南方的蛮族首领孟获多次反叛,诸葛亮为了彻底平定南方,决定亲自出征。他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放走他,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蜀汉。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宽容和大度,也体现了他对南方民族的尊重和关怀。

最后,空城计是诸葛亮北伐时的一个故事。当时,诸葛亮因为错用了马谡而失去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司马懿率领大军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沉着和冷静,也体现了他对敌人心理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

这些故事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也被后人改编成了各种文艺作品,如小说、戏曲、电影等,广为传颂。它们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才华,也传递了忠诚、智慧、勇敢等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简短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其中较为简短且著名的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

首先,“草船借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展现诸葛亮智谋的故事。在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天文知识,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大量箭矢,不仅解决了军中箭矢短缺的问题,还巧妙地避开了与曹军的正面冲突。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其次,“空城计”也是诸葛亮的一个著名故事。在街亭失守后,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大军压境,却无兵可守。他运用心理战术,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成功地吓退了司马懿的军队。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和深不可测的智谋。

最后,“七擒孟获”是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地区时的一个故事。他通过七次擒获并释放南中首领孟获,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军事策略,还赢得了孟获和当地民众的尊敬和信任。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宽宏大量和深远的政治智慧。

这些故事都是关于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的体现,也是他在历史上受到人们敬仰的重要原因。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品格,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初出茅庐》、《空城计》、《火烧新野》等。

1、《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2、《三顾茅庐》

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不畏曹操的反对,就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徐庶、关羽、张飞等人见到诸葛亮后,都表示愿意随军一起辅佐刘备。这样一来,刘备就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共同建立了蜀汉。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3、《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是诸葛亮第一次答应刘备出山相助。曹操命夏侯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4、《空城计》

诸葛亮通过打开城门,让士兵装作路人,然后在城门楼上埋伏,制造混乱,引诱敌军回城。敌军被诸葛亮的智谋所感动,退兵,最终成功获得了蜀国的控制。

5、《火烧新野》

意指在战争中采取火攻的策略,使敌人退却,然后乘机进攻。这个计策成功地利用了火攻的战术,通过火势威胁曹军,达到了打乱敌军阵势,迫使其退却的目的。《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在战争中巧妙运用的火攻策略,也显示出他出色的谋略和军事智慧。

五、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北伐的故事:

故事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蜀汉在刘备去世后,由诸葛亮主持政务。诸葛亮认为只有通过北伐,才能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恢复汉室的尊严和荣誉。

在北伐过程中,诸葛亮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注重兵种协同和战术配合,逐步攻占曹魏的领土。在多次北伐中,诸葛亮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使得蜀汉军队能够一次次战胜强敌,取得胜利。

然而,北伐也并非一帆风顺。蜀汉军队在北伐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地形不熟、粮草不足、敌军反扑等。在祁山之战中,蜀汉军队曾一度被曹魏军队围困,形势十分危急。但诸葛亮巧妙地运用计谋,使得曹魏军队自乱阵脚,最终取得了胜利。

诸葛亮北伐原因

《三国演义》中北伐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报答这份知遇之恩,在刘备死后继续坚持北伐,希望实现刘备的遗愿,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尊严和荣誉。

北伐是为了避免曹魏强大后对蜀汉的威胁。曹魏在三国中实力最强,如果曹魏统一了北方中原,其兵力和资源将远远超过蜀汉和东吴。因此,诸葛亮通过北伐不断消耗曹魏的实力,延缓其统一的进程,从而为蜀汉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时间。

北伐也是为了实现蜀汉内部的稳定。北伐能够激发蜀汉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让人民有共同的目标和归属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