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历史故事,马踏飞燕的故事简介 2024-08-30 03:52:12 0 0 一、战神白起都有哪些故事战神白起都有哪些故事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一生征战七十多场,无一败绩。这样的战绩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白起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绩和他过人的谋略是分不开的。长平之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此战改变了战国的格局,迅速削弱了赵国的军事力量,使得秦国一家独大。在这次战役中,白起亲自率领众将士准备深夜突袭,在战前,白起下了一道很奇怪的命令:全军将士禁止吃羊肉,改吃牛肉。将士们不得其解,因为秦国行军打仗时主要以羊肉为主,而且羊肉所含的热量比较多,为何这次打仗就不让吃了呢?虽说很疑惑,但将士们也都照做了,因为他们相信白起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夜深时,将士们都在酣睡,这时一个士兵嘴馋,打开私藏的羊肉吃起来,吃的津津有味。羊肉的香味也把身边的士兵给诱惑醒了,他们也都想分一口。可是还没等吃成,白起突然怒气冲冲的走过来,看到正在吃羊肉的这个士兵,对身边的人说:“拖出去,杖打三十”众将士这时更加疑惑了,白起见士兵们不明就里,于是对他们说:“知道我为什么是来视察吗?因为我闻到了羊肉的香味,一个士兵吃羊肉,香味可以飘到50米开外,那如果全军都吃羊肉,敌人闻到了羊肉味,我们的行踪是不是就暴漏了?”说到这,众将士才恍然大悟,同时更加的佩服他们的这位将领。最终,秦军在这次战争众大获全胜,从而一举奠定了秦国的军事地位。二、马踏飞燕的故事简介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传说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白起的一个故事。据传,战国时期,秦国的白起将军带领秦军征战四方,战功卓著。有一次,秦军攻打赵国的时候,白起带领军队追击敌军。正在追击的途中,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悬崖峭壁,敌军已经通过了飞燕峡,而秦军却因为这个难以通过的地形而陷入了困境。白起看到这个情况,立即命令士兵停止前进,他仔细观察着这个险要的地形。他发现峡谷上有一个小石壁突出,形状像一个踏板。白起心生一计,挥舞马鞭,用力向上腾跃,他的战马顺利地踏着那块小石壁,一跃而过,他胜利地跨越了飞燕峡。士兵们看到白起的勇敢行为,无不受到了激励和鼓舞,他们纷纷效仿白起的跳跃方式,一个接一个地成功地跨越了飞燕峡。最终,秦军取得了胜利,战胜了赵国。这个故事因为白起的勇猛和决断力,以及士兵们的勇敢和团结,成为了后人常用来形容人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典故。关于历史文物——马踏飞燕的基本知识马超龙雀又名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踏飞燕三、纵横天下的故事梗概《纵横天下》是一部以战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传奇剧。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因误会与楚国公主私营的爱情纠葛,以及白起历经艰辛,最终成为战国第一名将的励志故事。剧中,白起勇敢、智慧、忠诚,一心为国家效力,而私营公主则美丽、聪慧、善良,二人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相识相知相爱。然而,白起的崛起引起了敌国燕国的嫉妒和敌视,燕国国君燕王设计陷害白起,使之陷入生死危机。在故事中,白起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例如被燕王陷害,被误解为叛国罪臣,丧失一切荣誉和地位;私营公主也因保护白起而被燕王囚禁。然而,白起并未放弃,他勇敢地面对困境,设法逃脱燕王的追杀,并最终获得了证明自己清白的机会。随着故事的深入,白起逐渐赢得了各国的尊敬和信任,他带领秦国军队,多次取得辉煌的战果,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白起和私营公主的爱情也历经重重考验,最终走到了一起。剧集评价《纵横天下》通过讲述白起的一生,展现了战国时期英雄辈出的时代风貌,以及英勇、智慧、忠诚等品质的价值。剧中人物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对国家、人民的无私奉献,深深感染了观众。这部作品不仅呈现了战国时期的历史传奇,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该剧以精湛的演技、严谨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通过对战国时期的再现,让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领略了白起这位英雄的传奇一生。四、白起的历史故事白起的历史故事是“伊阙之战”。在秦昭襄王的时代,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而白起,这位郿邑的英才,正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他以“善用兵”而闻名,得到了丞相魏冉的赏识,从而逐渐在秦国政坛上崭露头角。秦昭襄王十三年,秦国决定向韩国发起攻击,白起被任命为指挥官。他采取了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术,成功击溃了韩魏联军。在“伊阙之战”中,白起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设疑兵牵制韩军,然后集中主力猛攻魏军。魏军毫无防备,迅速崩溃。韩军受到震慑,也迅速败退。白起乘胜追击,全歼韩魏联军,攻占伊阙,俘虏魏将犀武。这一战,让白起一战成名,成为秦国的英雄。“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白起又连续发动攻击,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随后,他又攻取了韩国的手工业区宛,使韩、魏更加弱小,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秦昭襄王十八年,白起再次攻打魏国,夺取了河内六十一城。此后,韩、魏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打赵国,斩首三万,夺取代地的光狼城。白起的战绩辉煌,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使他在秦国的统一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他的胜利也伴随着血腥和牺牲。“伊阙之战”中,他以不到韩魏联军一半的兵力全歼敌人,这场胜利虽然辉煌,但代价也是沉重的。尽管如此,白起仍然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他的名字和故事将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白起的后世纪念唐宋时期,朝廷对白起基本是持肯定立场。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后世称之为武庙十哲,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二人。因感于白起显灵而预言吐蕃入寇有验,唐德宗欲在京师设立白起祠,并赠白起为司徒,后因宰相李泌劝谏,仅敕令府县修缮杜邮旧祠而已。宋太祖时,曾一度因白起“杀已降,不武之甚”而将其罢祀。但到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确定武庙七十二将时,仍以白起位居东庑之首。而民间则对白起采取贬抑的态度,认为白起伐戮过重、死后也难逃其咎,故而沉沦地狱中接受冥拷或轮回投胎为畜生以偿还宿罪。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起五、战国时期的杀神白起有着怎么样的故事白起的杀戮是闻名的,凡攻下一地,必然会屠城,例如秦赵长平之战,赵军投降者四十余万,白起令全部杀死活埋.他一生征战,秦军杀的军士多达一百余万,其中有七八十万就是白起杀的.叫他杀神一点也不为过.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战神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何谓春秋,就是战争,政治等国家大事都发生在春季和秋季!白起在冬天奇袭魏国河内,开创冬战先例,在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运用步兵大规模攻城战。白起指挥长平之战,全歼赵军。杀赵军四十余万(又说共六十余万,坑杀降卒四十余万),长平之战既是中国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是中国大规模地围歼战法先例。长平之战是一场两国的生死大战,当时的战争规模,在古代战争史上是很罕见的,在战国时代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是秦赵两国调集的兵力,从史书上来看加起来应该有100万左右,在当时那个年代,两千多年前,这是相当相当可怕的一个统计数字,100多万。所以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谁都输不起,包括强秦也输不起。实际上这就是战国晚期的时候,决定是由谁来统一中国的一场战争。而在这场战争当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男一号。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下,白起打的是歼灭战,他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一直奉行这一条,是当时最有效率的一条原则。因为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在战国人口不多,恢复缓慢的时期,人力资源要比国土资源更加宝贵。在当时那个年代,每年的都要爆发战争,所有的诸侯国的国君,大家都在争斗,如果说在一场战争当中,你俘虏了大量的士兵,好,战争到此结束,而你把他们放了,他回到他的国家以后,下一次战争他们仍然是战士,战争永远都会进行,战争会一场接着一场地打下去。长平之战若不杀降,这四十五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秦军等于白打。白起为国家计杀!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市城西5公里处,村子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时,巡幸至此,见白骨遍野,头颅成山,触目惊心,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现骷髅王庙为清代遗构,庙内塑赵括夫妇像。明代诗人于达真写道:“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很,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每到高平旅游观光的人们,都要到骷髅王庙参观游览,领略长平古战场的雄浑场面。百年后的项羽,同样坑杀三十万秦军降卒,为什么人们把白起当作杀人魔,而对项羽抱以同情呢?难道仅仅因为他比白起痴情?长平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乃至外交史的一次壮举,只不过完成这次壮举的是为后世儒家文史所鄙视的奉行法家治国(依法治国)的秦国!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因为感慨李牧一代良将没有好下场、扼腕叹息而盲目将感情趋向战败的赵国;更不能因为白起每战不留降卒而侮蔑扭曲把憎恶强加给秦国。秦国自然不是无懈可击,否则也不会二世而亡,但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是不是该公正客观一点,而非一句“暴秦”“杀人魔王白起”一概而论。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理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至于英雄,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于白起杀敌太多,也被这些“仁义道义”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称作是杀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白起根本就不配称作是一个名将。但是我们都知道,实际上白起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为战争生的“战神”!战国名将中,吴国伍子胥、孙武,魏国吴起、庞涓,齐国孙膑,燕国乐毅,无不是先拜师修习,成为兵家名士后,前往心仪的国家“拜将”,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赏识这是战国良好的双向选择人才的氛围,所谓“百家争鸣,择优而适”。而这些“名将”大多在退隐或失势后著书立说,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论与实践流传后世。然而真正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则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是纯粹的“行伍出身”,从小兵开始,在杀戮与拼杀中凭借战功名留后世。秦赵在战国中最血性好战,尤其是秦国,因为彻底执行法家军功制度,所以大将都是在战争中诞生,即便是世家子弟,没有功劳,仍是老兵一个,不可封爵。在这种的环境下,才诞生了白起之类从基层将领一步一步凭战功走向辉煌的一代战神!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