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史故事)齐桓公历史故事 2024-10-11 06:39:43 0 0 姓氏“冯”有什么历史故事? 冯姓来源有二 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 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周王室的远祖名叫弃,据说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儿,又称姜螈。 传说一次姜螈外出游玩,在荒野中看见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姜螈下意识地把自己的脚放在大脚印中踩踏了一下,想不到因此“身动如孕”,不久竟真的生下了一个男孩。姜螈又羞又忿,惟恐这个孩子会带来不祥,于是就偷偷地把他抛弃于路口。但奇怪的是,在路上往来奔走的牛、马等牲畜看见这个孩子后,竟敬畏地全部跑开了,不敢践踏。姜螈又把孩子放到山林之中想让野兽吃掉,可偏偏一向寂静无人的荒郊却人来人往。无奈之际,姜螈又把孩子丢弃在河中的浮冰上,不料天上的飞鸟竟都纷纷降落,展开羽翼为他遮寒挡水。姜螈认为这是上天的意志,就又把他抱回来抚养。因为这个孩子曾经被遗弃过,所以为他取名弃。弃就是有史记载的最早周代祖先,他在帝尧时期因为善于种植庄稼、发展农耕而名闻天下,百姓都向他学习耕作技术。作为对他的褒奖,帝舜在位期间,就分封弃在邰地,大家都尊称他为后稷,弃及其后代遂都拥有了姬姓。 后稷的继承人是姬不(空-工+出)(qu),他后因国家衰败而辞官隐居到边疆地区,其后代传到古公宣父时,古公宣父先后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小儿子季历。季历生子姬昌,便是后来的周文王。 据传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祥瑞呈现,古公很高兴地说:“我姬氏将来定当发达,大概希望就在这个姬昌身上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太伯、虞仲二兄弟猜测古公有让季历及其子姬昌来继承家业之意。为不使父亲为难,二人便一同离家出走,逃到远方.以便成全季历。 古公去世后,季历以惟一继承人的身份袭沿家世;季历逝后,其子姬昌得立,即西伯侯。 西伯姬昌继承了后稷、古公、季历的仁政,为人厚道,礼贤下士,伯夷、叔齐、散宜生等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奔、归附,使得西伯的势力、影响日渐扩大。 西伯势力的增长,引起了商纣的警惕,在崇侯虎的挑拨下,商纣把姬昌诱至国都,囚禁起来。据传,在此期间,他推演“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即后人所说的“周易”。 西伯被囚后,他的部下、谋士很着急。为拯救他,他们四处寻找美女、骏马、珍玩等晋献于纣王,并买通其宠臣费仲四处活动,游说纣王。殷纣王本是酒色之徒,见送来这么多可心之物,早把往日的警惕、猜忌抛到九霄云外。他得意忘形地说:“单凭这些礼物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抵销西伯的过失,何况竟有这么多呢!”于是下令赦免了姬昌,并授予他“代王征伐”的特权及信物,把军国大事全盘托付西伯,自顾享乐去了。趁此机会,姬昌率兵东征西讨,先后击败犬戎、密须、耆(于+阝)(han),彻底消灭了崇侯虎,并把崇侯虎的封地改称丰邑,将自己的统治中心由岐迁至丰地。姬昌病逝后,其太子姬发即位,便是后来的周武王。 公元前11世纪中叶,武王起兵伐纣,克商,纣王众叛亲离,不得不自焚于鹿台。 《周本纪》记载武王胜利后凯旋的情形时说,随同武王同乘一辆车的有三人:“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这里所说的毕公,是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他因追随武王克商受封于“毕”地,亦称“毕公高”。毕地的位置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部。 周王朝建立后,毕公高及其后裔便以毕地为中心繁衍生息,逐渐因地为氏,号毕氏。作为姬姓贵族的一支,他们与周宗室关系密切,但伴随着分封制引起的不断分化,毕氏逐渐与周宗室疏远而成为独立的一支。 毕氏封地中有一处地名曰冯邑,所以不排除毕氏中有部分成员“支邑为姓”而改姓冯,但这只是一种揣测。事实上,此时冯姓并不明确,更不占主体,毕氏仍是这一支姬姓后裔的主姓。 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是晋献公的荣臣,当时晋宫廷内部正围绕继承权展开激烈斗争。献公为转移矛盾,积极对外征伐。全国军队被分作两部,献公亲率上军,太子申生统下军。毕万受封右将军,随献公征战。 晋军所向披靡,接连吞并了霍国、魏地、耿国。论功行赏,毕万受封于魏地。当时有一位叫作卜偃的算命人曾品评毕万说:毕氏的后代一定会兴旺发达的。万,是个满数;魏,也是大名。故一定前途无量。 毕万受封11年后,晋献公死,久已存在的宫廷矛盾终于爆发。四位公子为争夺王位而混战,致使国力损耗,元气大伤。而毕万一族却日益繁荣,并以新地为氏,成为声名显赫的魏氏。毕万的儿子名武,号魏武子,他一直忠心于亡命公子——重耳。重耳避祸逃亡,魏武子义无反顾地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后来重耳终于在秦国等诸侯的支持下归国继承大位,便是晋文公。魏武子因功再封于魏地,位列大夫,显赫一时。 到魏武子之玄孙魏献子的时候,魏氏:已与当时晋国的智、赵、韩、中行、范氏并称“六卿”,把持了晋国大权。魏献子之孙魏桓子与赵、韩两家完成了“三家分晋”。公元前 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这便是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三家。 魏氏立国,毕氏家族自然受益最大,毕万家族的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居地即今河南省荥阳县东部。于是长卿及其后代因城为氏,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而改姓冯,史称这支冯氏为冯氏正宗,即河南冯氏。 二、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 据《世本》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其后子孙以冯为氏。春秋时期除毕公高一脉冯姓外,郑国也是冯姓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据《世本》所载,郑国著名大夫筒子,以善断而名闻诸侯。他在任期间,郑国与周边诸侯的纵横往来、攻战联盟等大事,郑国君主都要向他咨询。筒子广纳贤士,集思广益,其判惭、决策无一不精当,深得郑君赏识。为褒奖筒子的政绩与贡献,郑国君以冯邑封筒子,筒子入居冯邑后,遂号冯筒子。而他的封地冯邑,正是后来并入魏国的冯城。因此,长卿受封冯城之前,冯筒子的后代便早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筒子的名位远不及毕万及其后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于河南的冯氏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期的冯筒子及其后裔和后来居上的毕魏世家。他们都可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而且从冯姓产生的过程来看,姬、毕、魏、冯在一定程度上讲“三千年前是一家”。 舜举于畎亩之中历史详细典故? 舜发于畎亩之中的典故 舜在历山耕田时,为人谦让,不与人争田界。因品德高尚,在民间颇有威望。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 部落联盟首领尧年岁已高,想选继承人,众人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侍从侍奉于舜的左右,来观察舜的品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来考察舜的才能。 经过考察,尧对舜非常满意,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舜接位后,勤劳而俭朴,照样跟民众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 舜继位部落联盟首领后,选贤任能,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事业;他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他巡视四方,要求人们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舜治理下,政行而民乐,八方宾服,天下颂舜的大功。 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战国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孟子·告子下》。文章一开头列举了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 另外五个分别是: 1、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 2、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 3、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 4、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 5、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节选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心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10个唐宋元明清历史小故事? 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了兄长后逼父李渊退位,登基称作唐太宗。 二:安史之乱。 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假借平判,率军出城,被部下拥护成功逼宫。 四:下陈州,包公陈州放粮救驾李娘娘,揭开狸猫换太子真相。 五:忽必烈,忽必烈联宋抗金,强大后灭了南宋后金改朝元朝。 六:朱元璋,造反成功做了皇帝。 七:燕王造反,燕王朱历燕京造反杀了皇帝朱允炆迁都北京。 八:李自成,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梅山,李自成改国号大顺朝。 九:雍正,雍正在九子夺嫡胜出后做了皇帝。 十:溥仪,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清王朝灭亡,改为中华民国。 曹操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早年经历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曹操自身回忆自己的童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作为大宦官曹腾的孙子,少机警,懂权变,专好飞鹰走狗,叔叔看不惯,告诉了他父亲曹嵩,结果曹操以假中风离间了他父亲和叔叔的关系,从此更加肆无忌惮……初入仕途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能臣之路上,初入职场任洛阳北部尉,刚一到任,将官署衙门修缮一新,造五色大棒,“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棒杀蹇硕叔叔,“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杀一儆百,威振朝野。陈留起兵 董卓进京,荒淫无道,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回到陈留,散尽家财,首倡义兵,发矫诏,组成讨董联盟,董卓闻风而逃,曹操以一己之力,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在追击董卓途中险些丧命,曹操断定竖子不足与谋,耻于与燕雀为舞,自寻出路,开拓自己的鸿鹄之志正义的旗帜和强大的经济 曹操把皇帝弄到许县后,曹操的宏图霸业再上新台阶,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口号,是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手段,是牌,此时他有了最大的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源。曹操的另一张王牌是屯田,他将大量的闲置土地收为政府管理,集中大量流民,闲时耕种,战时出征,一举两得! 南征北战 在曹操的统一大业中,官渡之战,作为中国军事史上辉煌的一笔,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版图。挥师南下,赤壁之战,狼狈逃窜,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从此天下进入了三国鼎立的割据混战局面 盖棺终难定论 曹操最为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英雄,终其一生,既有小人嘴脸,又有菩萨心肠,既宽宏大度,又心胸狭窄。这么多看似矛盾的性格统一于一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一个千古之下,始终没有定论的人物,作为小白不敢私下结论,如何在变化的历史中去品味不变的人性,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毕竟史在则国在,曹操的一生永远值得去品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