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小故事?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江西十大传说故事?
1、南昌“外嫁女”中秋送鞋祈健康。
在南昌的古老习俗中,有中秋节吃柚子、送千层底鞋的风俗。过去,每当中秋节,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回到娘家。除了是与家人团聚外,最主要的就是送一双千层底鞋给父母。
因为在中秋节过后,马上就要到重阳节,女儿们希望老人能够在重阳节外出登高,同时也是祈愿老人身体健康。每年的中秋佳节,除了要吃月饼外,还习惯吃柚子。柚子谐音是“有子”,因此中秋节吃柚子也有早生贵子的吉祥寓意。
2、湖口:全家团圆做糍粑。
每逢中秋佳节,湖口县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粑”庆祝。从新拾起时代晚期开始,湖口人就开始用陶臼制作糍粑。湖口粑食品种繁多,主要有麻糍粑、糯米粑、高粱粑等二三十个品种。
在这些粑食品种中,印粑上印有菊花、梅花、桃花、荷花、鲤鱼、喜鹊、福、禄、寿等文饰,以示喜庆和吉祥。“做粑”也象征着一种团员,每逢“做粑”时,都是一大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互相分工协作,其乐融融。
3、宁都:火龙虎月下进村
随着“火龙虎进村,生子生孙;火龙虎进屋,发财做屋…”一串串清脆的童音在村中响起,这是中秋宁都县南云村的一道独特景观。中秋当晚,卢氏七房各处7名壮汉,每人一根竹篙。竹篙选用长约八九米的毛竹,从尾部往下层层扎好竹枝,竹枝上再捆上浇注过植物油的纸卷。夜幕降临后,各房人马举着40根竹篙汇集卢氏家庙前,依次点火,火苗迅速化成一条条长长的火龙,煞是壮观。
4、资溪县:畲族乡亲唱山歌
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是一个小山村,全村畲族人口400多人,民情风俗浓厚。畲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唱歌,每逢节日便以歌助兴,以歌抒情,中秋节也不例外。到了中秋这天,全村人都聚集在一个山头,然后便可自由唱山歌,唱歌形式有三种,即独唱、对歌、齐唱。畲族歌手们随兴而唱,即景编词,使新月畲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族风情村”。
5、婺源:龙灯越长越兴旺
在婺源,每逢中秋节,有摆龙灯的传统习俗。摆龙灯也叫“迎龙灯”,这是当地人迎中秋的方式。所谓“龙灯”是由干稻草捆接而成。用收割后的干稻草绑接成龙的形状,在稻草上插满香,到了晚上月明之时,由村民用棍子插入稻草中并点燃上面的香,高举着来回游走于各村庄之间,形成了一条火龙,“摆龙灯”因此而得名。
湖北的自然人文历史风俗文化故事?
女娲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祖先神的女娲,在湖北竹山的传说家喻户晓,世代相传。女娲的故事、歌谣人人耳熟能详。女娲传说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语言原始、风物互映,留存着显著的早期神话人神一体的特征,彰显着鲜明的竹山地域文化特色。随着近年来当地对女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竹山县已成为中国女娲文化的最主要的传播地。
黄河魂泰山情故事?
是一段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河和泰山的浪漫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女主角泰山姑娘和男主角黄河少年的爱情。
据传说,泰山姑娘是泰山的女神,她美丽善良,又有一颗勇敢的心。
而黄河少年则是黄河水神的儿子,他有一颗热情奔放的心。
两人相遇相知,深深爱上对方,但他们所处的两个地方隔绝得很远,于是他们默默地相互思念,等待着出现奇迹的那一天。
最终,泰山姑娘为了和黄河少年见面,毅然跳入黄河,化为波浪奔涌而去,终于和黄河少年奇迹般地在黄河中相遇爱在一起。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泰山和黄河之间的特殊关系,也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真爱不畏艰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