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水资源小故事-有关水资源的资料30字左右

历史缺水的故事?

甘肃省秦安县四户乡刘庄村双目失明的周四喜,他只记得小时候母亲为他擦过一次澡,打那以后没再洗过澡。县送水服务队来到这个村,周老汉叫双腿残疾的妻子领着,挑着水桶去村口迎接。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老人不住地流泪。他对记者说:“政府好啊,给我们村送了水,唉!我只是看不见政府啊”。

  这里的院落一般有三间屋子,屋顶一律是单面斜顶,为的是使瓦面上的雨水能全部落到院里,然后,顺着斜坡地面流到院角那眼水窖里。这单面斜顶,这倾斜的院场,就象一双双干枯的手掌。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地向老天爷伸着,乞求苍天开恩降雨。

  蓝天下,延绵的沙丘一望无际。宁夏回族自治区池县高沙窝乡魏压子村的村民,赶着毛驴,到几公里以外的沙窝子里取水,因为风大,吹得沙子满天跑,往往去取水还有路,回来就找不着路了,行走极为困难。干旱把男人们几乎都赶到外地打工去了,妇女们支撑着全部的生活——照顾老人,管教孩子,耕作田地,家庭养殖,外出找水。可以说,她们是缺水造成的全部恶果的最直接、最艰辛的承受者。她们还必须精确地使用每一滴水,否则便“巧妇难为无‘水’之炊了”。难怪人们说,帮助一个贫困母亲,就是帮助一个贫困家庭。

  许多地方实在找不着水,只好在干涸的河床上挖坑,也管不了那水是苦是咸,全村几百口人就在这样的坑中一点一点地舀水。许多地方打回来的是黄泥水。

  由于缺水,西北旱区农家的习俗跟外面的世界大不一样。比如家中来了客人,主人一般是用馍招待,除非认为你是一位尊贵的客人,才有幸被敬上一小杯水,客人多了,也就没这个待遇了。农家有女初长成,嫁到何处最放心?用陕西的一些方言说:“一看女婿僚不僚(僚就是好,出色的意思),二看有没有大水窖。”以对方家庭是否有水窖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之一,这在中国其他地方没有。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止渴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滴水垄的历史故事?

关于滴水垄的历史故事并不常见。滴水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灌溉农田的技术,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

据史书记载,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叫李冰的官员,他在当时的官府里任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遭遇了长期的旱灾,农田严重缺水,造成了大面积的农作物歉收。李冰深感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于是他开始着手研究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李冰发现,在山坡上开凿一条一溜溜相连的水渠,让水滴在田地中间,可以有效地为农田提供水源。他将这种技术称为"滴水垄",意为滴水灌溉的垄道。

滴水垄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当时农田灌溉的难题,帮助农民们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农业危机。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唐代广泛流传,而且在后来的朝代中继续发展和改进。滴水垄的出现被认为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一大创举,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滴水垄的历史故事没有太多具体的记载,但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水利技术,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

望梅止渴是历史故事吗?

不是,是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