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北宋辽)北宋与辽的历史事件

辽和北宋哪个建立的早?

辽先建立,五代 后晋儿皇帝 石晋塘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

后来才有赵匡义建宋国,赵匡义北伐也就是为了抢回燕云十六州

结果失败,以至于后面一直抢不回来,而宋国失去了产马基地,失去了骑兵这个重要兵种,为宋国的武力衰退打下了伏笔。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北宋是中国历史中的特殊形态的统一,中原汉地约三分之二统一于赵氏的王朝。燕云,辽东,河西等均非郡县之地。按照古人的标准,差强人意的一统。但是定性分裂有会新的问题。

历朝历代都以大事小,花钱买平安,所谓岁赐,岁贡,一字之差。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汉人喜欢文字游戏,岁赐我为主,彼为奴,岁贡,彼为主,我为奴。澶渊之盟维系了一百年的和平,积极意义较大。

大辽灭了大宋吗?

中国历史课本上讲宋朝的时候,常常用积贫积弱这样的词汇来相容,从国家建立之初,就被辽国压着打,然后北宋被金所灭,南宋又被蒙古所灭。

尤其是北宋建立初,此时的辽国已经建立数十年,控制了中国北方大量的领土,尤其是在高梁河之战中,宋军吃了个大亏,全线溃退,仅死者万余人,宋太宗乘驴车逃走。到后来岐沟关之战(杨家将的故事来源于此战),禁军精锐尽丧,从此以后,北宋一直处在军事上的劣势。但是双方折腾了二十多年,占据优势的辽国一直未能消灭北宋,反观后来崛起的女真,灭辽之后两年就将北宋一波带走,同为北方游牧民族崛起的政权,为什么辽就搞不定北宋呢?

首先,辽虽然军事占优,但人口严重不足,国家经济实力较北宋相去甚远。直到辽圣宗年代辽的户口数才持平高句丽,但是辽国地盘可比高句丽大得多。因此虽然辽在军事上占优势,但是后勤补给能力严重不足,无力发动灭国级别的战争。

其次,在连年交战中辽国自身的损失也很大,可以说元气大伤。仔细看看宋辽交兵的过程,虽然北宋输的底裤都快没了,宋太宗都给射了一箭,差点战死沙场。但是辽国损失也不小。满城之战就损失上万,徐河之战有搭上几千......,辽国可不比大宋,一共也没几个人,这么折腾他更受不了。

第三,辽国内乱从不间断,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动员能力。其实除了满清,内乱频发是游牧民族政权的通病。游牧民族受其生活习惯的影响,往往信奉强者,而不是遵守定好的继承制度。所以往往前任统治者一死,立刻内乱爆发,甚至很多大帝国因此一蹶不振,分崩离析。

你是如何认识辽、宋、西夏、金的政权并立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的?

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①民族政权的地位和民族关系: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平等,都为中华也是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

②对民族之间战争的评价:无侵略和反侵略之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凡是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是正义的,凡是意在掠夺别的民族的土地和人口,实行民族压迫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有进步性和落后性之分,少数民族政权的南下破坏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是落后的,战争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③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对汉族政权来说,接受了屈辱的条件,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议和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在征服中原汉族统治者的过程中,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辽和西夏也不例外,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藩汉分治”的制度,即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辽)北宋与辽的历史事件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