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五陵豪杰墓典故?
1、不见五陵豪杰墓是意思是:当年所谓的豪杰人物的墓冢,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2、五陵豪杰墓: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附近,后人也用“五陵”指富贵人家聚居长安的地方。
3、“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表现富贵人家,在身已没,势已落之后,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4、侧面显示出作者唐寅对于自己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的喜悦。
桑浦山庄氏墓的故事?
桑浦山庄氏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桑浦镇桑浦山中。据传说,墓主人是明朝中期的大学士、吏部尚书庄可封,因其忠于朝廷,不惧权势,深得朱元璋的信任,被封为“铁法司马”。
庄可封享年高寿,死后被安葬在桑浦山庄氏墓中。墓主人庄可封心系百姓,为民父母,民间仍然传颂他的德政及清官形象,并在明代末期议论庄可封的贞廉正直以及为民官父母形象,经过多年口耳相传而广为流传。
传说还称,庄可封生前苦读不辍,躬行节俭,强调忠诚正直,有“九遐先生”之称,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桑浦山庄氏墓。
桑浦山庄氏墓现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期间,当地群众都会前来祭扫纪念,感谢庄可封为民造福的功德之举。
阳江市紫罗山的历史典故?
广东阳江阳东县新洲镇有座宋代进士古墓。古墓位于新洲镇府东面约二公里的紫罗山山脚下,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了。
古墓主人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匡义的长子汉王趙元佐的九世孙趙崇垓。
卸任后,崇垓公始迁北城大冈村,几经展转, 后定居南恩州阳江县乔马四图紫罗官山(今阳东新洲镇官山村一带),隐度晚年。并在村南的紫罗山狮子鼻相地营造坟墓,花费多年时间建造地宫,工程较大,意义深远。1267年宋度宗咸淳三年丁卯兔年,崇垓公在南恩乔马四图官山病逝,享寿八十二岁,娶妻:谭氏恭人,生于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丁未羊年,终于1264年宋理宗景定五年甲子鼠年,享寿七十八岁。子孙按祖公遗嘱,考妣合葬于南恩州乔马四图紫罗山狮子鼻旺地,墓穴名曰:“翻山凤”,俗名“凤山”,坐乙向辛兼卯酉之原。山下祭田下税三十六亩四分八厘。
崇垓公生四子:长子必锌(海宴房)、次子必(金芮)、三子必(金咨)、四子必鎏(北桂房)。次子必因早于公逝(卒于1248年宋理宗淳佑八年戊申猴年,享年三十二岁),葬于“凤山”大墓下方约200米处,墓穴名曰“凤尾驼铃”,现仍存故迹。
趙崇垓的后裔今分两房:台山海宴房和阳江北桂房,长子必锌后裔迁居台山海宴,为台山海宴房始祖,四子必鎏后裔迁居阳江北桂,为阳江北桂房始祖。两房人口合计约一万二千多人,另迁居海外约七千多人。
1949年前,台山海宴、阳江北桂两房均有祭祀“凤山”祖墓的活动,规模宏大,场面隆重,远近闻名,老少皆知。新中国成立后,大祭活动基本停止,但小祭仍时有进行。凤凰村趙氏族人1967——1969年曾连续三年前往“凤山”祖墓祭祀。
1971年,修筑夏水水库,原计划水渠从我祖墓拜台旁边穿过,挖开古墓拜台一角,古墓遭破坏,墓碑被盗走。从此祖墓一度荒废。
近来,海宴旅美侨胞寻根问祖,提议修复阳江紫罗凤山祖墓,台山海宴和阳江北桂两房的趙族子孙一齐响应,成立修墓筹备小组,做好了修墓前的一些准备工作。阳江紫罗山宋代“凤山”古墓,是阳东县乃至阳江市难得少有的一座宋代进士古墓,是广东境内唯一一座保存下来的趙姓南宋进士古墓。墓主趙崇垓官居三州牧(相当省级),地位显赫,当年墓葬规格极高,具有不可置疑的历史文物价值。希望各级政府、文物管理部门和社会各届热心人士,对修复紫罗山宋代进士古墓,给予大力的支持、指导和帮助。
目前,台山海宴和阳江北桂两房的趙氏子孙,正在对趙崇垓墓进行重修大修。我们希望,阳江新洲的这一仅存的宋代进士古墓,可以早日得到修复,使古迹能以新的面貌,再现于紫罗山下。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古迹,又增添了观光怀古一景。
彭延年墓传说故事?
彭延年是江西庐陵人,官至大理寺少卿,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知潮州军事,晚年举家定居今天的梅云厚洋村,并着手兴建祠堂和彭园,现存的彭氏宗祠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所建。祠堂为灰、石、木三进二天井庙堂结构。彭园是彭延年晚年的得意之作,也是粤东第一座私家园林,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筑格局融中原、潮汕文化于一体,在当时曾声名远播,被视为全国最具特色的园林式建筑。彭园在元初时遭兵火焚毁,目前彭氏后人已复建四望楼一座。彭延年墓位于梅云林厝寮村浮丘山,墓地为彭延年自己生前所选择,地形取“宝鸭”之地,现貌为清康熙期间重修。彭延年是广东彭氏的开基祖,目前他的后裔多达200多万人,单台湾就有15万人。
伍子胥鞭荆平王之墓的典故?
此说首先见于《吕氏春秋·首时》的记载,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谷梁传·定公四年》则说,他“挞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也都说伍子胥鞭坟。从古文献史料价值来看,《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所言楚国史事应当是可信的。这样,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