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母历史故事(孝母历史故事简短)

岳飞孝敬父母的故事?

岳飞孝母的故事: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

他的母有很难治愈的疾病,端药喂药一定要亲自来。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守孝。原文出自《宋史·岳飞》,内容如下: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割肉孝母简述?

       据记载,孝子郑兴,自幼很有志向,终日勤劳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郑兴守孝3年。母亲久病不愈,郑兴服侍床前,从不解衣,不离母亲半步。母亲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此事传开后,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割股奉母,乃世乏奇事!”。

        在清乾隆《孝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遂改名孝义。事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国志》。”

孝母赛珍珠指什么典故?

孝母赛珍珠指的是秦末时期的著名将领樊哙,他是一位孝子,因为他的孝顺,人们称赞他是一位赛过珍珠的人。

樊哙在秦末时期是一个小镇上的混混,但是他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虽然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始终坚持照顾自己的母亲,不让母亲受苦。由于他的孝顺,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位赛过珍珠的人,后来这个故事被传颂开来,成为了孝母赛珍珠的典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要像赛珍珠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朱子孝母饼的故事?

朱熹是南宋有名的孝子,他活了71岁,其中有50余年的时间就是在武夷山陪母亲度过的,他一边孝敬母亲一边治学。

朱熹孝敬母亲远近闻名。朱熹的母亲体弱多病,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定要先到母亲房间问安后,才开始一天的读书与生活。晚上回到家后,即使很累了,也必先到母亲房间问好,见母亲身体安然无恙,才回到自己房间休息。只要自己在家里,他都会亲手做饭菜给母亲吃,并想方设法为母亲烹制可口的饭菜。

有一次,朱熹要外出讲学了,他早早起床为母亲做了一种汤饼,以供母亲饿了时享用。没料,母亲竟非常喜欢吃这种汤饼,竟缠着朱熹要天天吃这种汤饼。好长一段时间,见母亲喜欢吃,朱熹便天天做。朱熹如果要外出讲学几天,他必定会做上好多汤饼放在家里,既方便母亲饿了时吃,又能缓解母亲思念自己之苦。

村里的年轻人都感动于他的孝心,纷纷效仿。他们做这种汤饼,既孝敬父母,又教育自己的子女。后来,乡里人称这种汤饼为“朱子孝母饼”,并成为文人墨客、乡野村民在节日聚会、品茗时不可缺的一道点心。

还有一次,朱熹到达山东境内,见到那里的很多老人不仅高寿,且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步伐稳健,完全不像已近百岁的老人。他从当地人口中得知,那儿的人靠吃阿胶增强身体抵抗力。想到自己常年生病、身体很是虚弱的母亲,朱熹便派人给母亲运回大量的阿胶,并附上家书一封。信里叮嘱母亲,要心平气和,少吃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将阿胶与丹参搭配着吃,才能延年益寿。如今,朱熹孝母的传统美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丁香割肉救母故事介绍?

评剧《丁香割肉》剧情简介:

在很久以前,封龙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村庄附近有一条小河。在村东头有一户人家,住着一个老太太,老太太的老伴前两年死了。她有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大儿子、二儿子在外干活,三儿子在家养种地。

大儿媳名叫刘素珍,是个尖酸刻薄的女人,在家里称王霸道,什么事总占上风头,人送外号“母老虎”;二儿媳李金娥,也是个撒刁耍赖的泼妇,人送外号“尖辣椒”。妯娌俩一唱一合,来往很近乎。

三儿媳便是丁香姑娘,娘家是获鹿城一大户人家,是一个有教养的闺女,人品高洁,贤惠淑美,很明事理。三儿子自娶上了丁香姑娘,就更勤劳、更朴实更善良了。

老太太很喜欢丁香,常夸她很懂事,营生做得好,米饭熬得香,对“母老虎”和“尖辣椒”就不怎么喜欢了,说她们嘴甜心苦,光嘴儿没肉,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反正别让她们干实事,一干实事儿就“砸锅”了。为此“母老虎”和“尖辣椒”就非常嫉恨丁香,想方设法挑拨丁香和婆母的关系,经常是无事生非。今天“母老虎”向老太太告状说丁香如何偷着自己在屋里做吃喝;明天“尖辣椒”又向老太太说丁香如何如何品行不端,红杏出墙勾搭男人。婆婆不相信她们这一套,这使她们很恼火。

有一天,“母老虎”忽然想起老太太最忌讳说“死”,便和“尖辣椒”绞尽脑汁,编造了一个假话,去对老太太说:“婆母娘,不好啦!丁香在院里烧着一柱高香,咒骂婆母娘哩!她说先让您浑身上下生疔疮,再让你浑身长‘瘩背’,早一天死,她就早一日当家,她有野心”老太太没有听完,就气得昏了过去。从此落下了个怪病,整天粒米不吃,滴水不进,迷迷糊糊,满口胡话。三儿子跑东跑西,请来多少高明的医生也调治不好。后来,封龙山来了一位老道,察看了病情,告诉三儿子“要治好这种病必须用人肉汤做药引子”。

听了这话后,“母老虎”和“尖辣椒”就在婆母病床前吵嚷开了,都喊叫着要割自己身上的肉,在婆婆面前讨好。丁香当着众人也不说话,悄悄回到自己屋里,用刀子在自己腿肚子上割了一块肉,“尖辣椒”急忙拿去熬了汤,十分殷勤地端给了老太太。老太太作药引子喝后,不久病就好了。便问道:“这是那个贤惠孝顺的媳妇,为我割下了自己身上的肉?”

“尖辣椒”急忙换上一副甜蜜蜜的笑脸说:“娘,这能有谁呢?是我大嫂她割下自己的肉,我给您老人家熬的汤”“丁香这狗贱人狗贱人她干什么去了?!”老太太大声嚷道。 “尖辣椒”一楞,急忙应道:“噢,她在她屋里装病哩!”老太太气哼哼地来到丁香屋里,只见丁香正半躺在炕上,面容憔悴,额头上淌着汗,浑身瑟瑟发抖,不住地呻吟。老太太见状,不问青红皂白,赶上前去抡起拐杖朝丁香打去,一棍子正好打在丁香的伤口上,丁香痛苦地“哎呀!”一声,险些昏迷过去,大哭道:“娘,你且息怒,你打在那里都可以,万不该打在俺的刀口上。”

老太太瞪着眼,怒气冲冲地嚷道:“刀口?你那来的刀口?你还没把我诅咒死哩!你知道我得了这种病,要不是你大嫂割的肉,你二嫂熬汤伺候我,我还好不了哩,狗贱人你哪里来的刀伤口,想骗老娘不成?”

“娘,您若不信,现在验伤口,只恐怕吓着您老人家哩!”丁香满脸泪痕地说。

老太太不再说话,上前一把撩起被子,一看惊呆了,老太太当即吓得背过气去。

醒来后,老太太知道错怪了丁香,悔恨万分地说:“我的好媳妇呀,从今往后,我再敲你一拐棍,让我十根指头烂五双;我若再给你一只白瞪眼,叫我两只眼睛全瞎光。” 老太太又去前院里验查“母老虎”的“刀口伤”,揭下包布一层又一层,揭到底,却没破掉半根毫毛。老太太气得将“母老虎”刘素珍和“尖辣椒”李金娥都揍了一顿。

从那以后,人们把获鹿城内丁香家的那条胡同称作丁香胡同,丁香姑娘割肉尽孝的事迹在获鹿县广为流传。

又名《丁香孝母》。故事来源:来源于同名鼓词。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